摘要:
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艺术欣赏·美术》(人美版)教材的情况来看,教材内容选材的局限性,更是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重要因素.统编教材(人美版)内容为保证其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全面性,所选的范例都是世界级的,如《蒙娜丽莎》、《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敦煌莫高窟、北京故宫等等.注重了专业性、权威性、全面性,忽视了本土文化、特别是民族文化、民间艺术,结果使学生对文化艺术产生误解,认为只有世界级的才是艺术,感到艺术距我们很遥远,高不可攀,是少数艺术家的事,使学生失去对艺术的兴趣.表现在教学中就是被动接受教师的灌输,甚至许多学生连书都难得翻一下,难以起到提高艺术素质的作用.要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必须在作品的选择使用上做到切合实际,拉近距离,除了大纲规定的必选作品(中国作品15件,外国作品16件)外,多选用本民族、本土作品.由于具有文化背景、意识形态的相同性,更容易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能力.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讲到第四课"美术作品的形式美",对教材上重点介绍的《萨平妇女》、《持矛者》等作品,只做一般性分析.加进了《韩熙载夜宴图》、《新都宝光寺罗汉堂造像》的介绍,并进行重点分析.通过曾经参观过宝光寺罗汉堂的学生叙述罗汉造像上的特点,让学生们从他们更加熟悉、了解的作品中去领略形式美的原理法则.由此举一反三,学生们从自己周围所见到的艺术品进行分析,有的学生就例举了大部分同学都熟悉的《荣县大佛》石刻造像,并说出个人的理解体会,效果就非常好.通过以校本教材为载体的地方文化元素的补充,将本土文化艺术融入教材中,教师所讲即是学生周围存在的、耳熟能详的具体实物,很容易让学生对美术欣赏教学产生兴趣,达到教学目的,逐步提高学生对文化艺术的审美能力和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