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张爱玲的成名之作《倾城之恋》中,创作于用一个特定的时间——抗日战争时期的 1943 年,用一个特定的事件—— 香港被战火席卷并最终沦陷,完成了一个香港倾覆与倒塌也就可以称之为“倾城”,但不是两个人真心相爱的“之恋”的婚姻。 张爱玲用自己特殊的生活经历、思想感情及艺术手法来创作了这部文学作品。 传统与现代这个相矛盾的概念在张爱玲的《倾城之恋》完美重叠纠缠并相互依存。而张爱玲在《倾城之恋》中体现出其对人 性的深刻揭露,以及在文学意象上的构建和叙事结构上都表现出了现代与传统这两个截图不同方面的相互补充和相互排斥,表现 了新的生活方式与旧的传统思想的激烈的碰撞与吸引,借鉴传统古典小说的叙事结构和现代创作技巧的艺术手法,使《倾城之恋》 无论在内容、思想、结构还是叙述艺术上都呈现出现代与传统的双重性。
推荐文章
试论城市设计的传统性与现代性
城市设计
传统
现代
策略
试论城市设计的传统性与现代性
城市设计
传统
现代
策略
大学生心理传统性及现代性与普遍信任及特殊信任的关系
普遍信任
特殊信任
心理传统性
心理现代性
大学生
康德与现代性
康德
现代性
同一性
主体性
审美自律
审美现代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浅析传统性与现代性
来源期刊 文学少年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张爱玲 《倾城之恋》 传统性 现代性
年,卷(期) 2020,(1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0021-0022
页数 2页 分类号 I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蔺轩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张爱玲
《倾城之恋》
传统性
现代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文学少年
旬刊
1003-7640
21-1038/I
沈阳市皇姑区鸭绿江街53号
8-159
出版文献量(篇)
21117
总下载数(次)
112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