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建立急性症状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ASOTLF)分型系统,并进行信度检验及其临床应用效果评价.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附属红会医院手术治疗的1293例ASOTL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14例,女779例;年龄57~90岁[(71.4±6.3)岁].骨密度T值为-5.0~-2.5 SD[(-3.1±-0.4)SD].根据临床症状和骨折的影像学表现,将ASOTLF分为4型:Ⅰ型(隐匿型)、Ⅱ型(压缩型)、Ⅲ型(爆裂型)和Ⅳ型(不稳定型),其中Ⅱ型分为ⅡA型、ⅡB型、ⅡC型3个亚型,Ⅲ型分为ⅢA型、ⅢB型2个亚型.1293例患者中,Ⅰ型75例(5.8%),ⅡA型500例(38.7%),ⅡB型134例(10.4%),ⅡC型97例(7.5%),ⅢA型442例(34.2%),ⅢB型27例(2.1%),Ⅳ型18例(1.4%).在完成分型的效度检测后,根据分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Ⅰ型采用后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Ⅱ型采用体位复位+PVP治疗,ⅢA型、ⅢB型分别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和后路切开复位减压植骨融合钉道强化内固定术治疗,Ⅳ型采用后路(减压)复位植骨融合钉道强化内固定术治疗.比较所有患者及各型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局部Cobb角、椎体后凸角(椎体角)及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记录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结果:患者获随访24~43个月,平均(29.89±5.12)个月.3名观察者进行了两轮共计3000次评估.观察者间可信度总体κ值平均为0.83,观察者内可信度总体κ值平均为0.88.VAS,ODI总体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所有患者术前VAS、ODI分别为(5.8±0.7)分、72.5±6.6,术后1个月分别为(1.8±0.6)分和25.0±6.3,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5±0.6)分和19.5±6.2(P均<0.05).Cobb角及椎体角总体数据为非正态分布,所有患者术前Cobb角及椎体角分别为13(7,20)°和7(5,10)°,术后1个月分别为8(4,11).和4(3,6)°,末次随访时分别为9(5,12).和5(4,8)°(P均<0.05).各分型末次随访时VAS、ODI、Cobb角及椎体角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均<0.05).1例Ⅳ型、5例ⅢB型患者出现脊髓压迫症状,术前Frankel分级为C级1例,D级5例,截至末次随访均恢复为E级(P<0.05).3例Ⅳ型、22例ⅢB型患者出现下肢放射痛、麻木等症状,给予椎管减压、椎体强化内固定术治疗后,至末次随访时仅有3例患者存在浅感觉减退,其余患者均完全恢复.结论:本研究提出了ASOTLF分型,其一致性和可重复性信度较高.根据各分型采用相应治疗方法均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说明该分型对于临床治疗方法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