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吉林省黑土区是我国玉米生产的重要基地,农业集约化程度较高,农业面源污染风险较大.因此,掌握吉林省黑土区降雨与农田氮磷淋溶的关系,对区域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本研究基于吉林省4个面源污染监测点,于2016—2019年春玉米季对降雨情况、淋溶量、淋溶液氮磷浓度及淋溶强度等进行了动态监测,系统分析了吉林省黑土区自然降雨与农田氮磷淋溶的关系.结果表明:1)吉林省黑土区降雨年际间和监测点间差异较大,年际间波动在424~554 mm,春玉米全生育期平均降雨量为475 mm;不同监测点降雨量大小依次为通化(593~785 mm)>公主岭(512~699 mm)>梨树(305~434 mm)>农安(197~342 mm).2)淋溶量和降雨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降雨强度每增加10 mm·(24h)?1,淋溶量增加1.81 mm.全生育期(4—10月)降雨量与淋溶次数、淋溶概率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降雨量每增加100 mm,淋溶次数约增加3次,淋溶概率上升6%.当全生育期降雨量超过74 mm时,淋溶概率增加,可能引起淋溶;而当全生育期降雨量达到217 mm时,淋溶次数增加,可以发生淋溶.产生淋溶的降雨等级一般以中雨(10~24.9 mm)和大雨(25~49.9 mm)为主.3)淋溶量和淋溶液总氮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总磷浓度无明显相关关系.4)总氮淋溶强度与降雨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降雨强度每增加10 mm·(24h)?1,总氮淋溶强度增加0.73 kg·hm-2,而总磷淋溶强度与降雨强度无明显相关性.由此可见,吉林省黑土区农田在春玉米雨养条件下以氮素淋溶为主,且与降雨密切相关,应因地制宜采取农艺措施在源头上阻控农业面源污染的发生,为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