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作物学报       
摘要:
为探讨秸秆条带还田对东北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及其与土壤水氮及根系空间分布的关系, 2015年和2016年在辽宁铁岭开展田间试验, 设置垄间旋耕+秸秆还田(RR+S)、垄间旋耕(RR)、隔行垄间旋耕+秸秆还田(IR+S)和隔行垄间旋耕(IR) 4种处理方式。结果表明, 与不还田处理相比, RR+S和IR+S分别增产6.7%和8.2%, 其穗粒数、收获指数均显著增加, 但千粒重差异不显著; RR+S和IR+S处理较RR和IR处理, 30~60 c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提高7.8%和6.1%, 0~30 cm土层土壤全氮含量平均增加6.9%和4.5%。秸秆还田处理较秸秆不还田处理玉米根长密度增加29.4%和22.7%, 其中30~60 cm土层达到显著水平, 根冠比降低21.0%和32.3%, 水分利用效率提高7.8%和7.0%。垄间与隔行垄间处理间水氮空间分布存在明显差异, 垄间处理(RR+S和RR)的土壤水、氮在空间上呈“植株中心两侧含量对称分布”状态, 而隔行垄间处理(IR+S和IR)则呈“植株中心两侧含量不对称分布”状态。说明秸秆条带还田(RR+S和IR+S)通过优化耕层土壤结构及土壤水氮分布, 显著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和籽粒产量, 但水氮空间分布对产量未产生直接影响。此外, 干旱年份(2015年)秸秆条带还田的增产效果更为显著, 为东北春玉米高产高效和秸秆综合利用提供有益的借鉴。
推荐文章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东北春玉米光合性能和产量的影响
秸秆还田
施氮量
春玉米
产量
光合性能
秸秆还田与施氮对黑土区春玉米田产量、温室气体排放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黑土
秸秆还田
氮肥
温室气体
土壤酶活性
春玉米
秸秆还田下氮肥用量对玉米产量及土壤无机氮的影响
秸秆还田
玉米产量
氮肥利用率
无机氮
黄土旱塬长期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酶活性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连续秸秆还田
秸秆还田方式
土壤养分
土壤酶活性
玉米产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秸秆条带还田对东北春玉米产量、土壤水氮及根系分布的影响
来源期刊 作物学报 学科
关键词 秸秆条带还田 产量 根系分布 土壤水分 氮素分布 水分利用效率
年,卷(期) 2021,(5) 所属期刊栏目 耕作栽培·生理生化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74-782
页数 8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724/SP.J.1006.2018.00774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秸秆条带还田
产量
根系分布
土壤水分
氮素分布
水分利用效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作物学报
月刊
0496-3490
11-1809/S
大16开
1950-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614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9771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