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
当前,我国农村群体性事件在客观上表现出不同于城市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如乡土化特征,这种特征根植于农村的差序格局,故农村的群体性事件往往并不具有耦合性,其聚集人群往往具有血缘和地缘关系,导致农村的群体性事件处置难度往往更大.化解农村群体性事件的乡土化特征必须从根源上入手,致力于瓦解其依附的社会互动结构,可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着手:宏观上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进一步推进城镇化进程,通过解放生产力改变生产关系;中观层面上要培育和发展农村社会组织,使农民能够通过社会组织与政府部门对话,表达利益诉求;微观层面上要加强对农民的教育,注重提升其道德修养,培养公共精神,使农民树立法治意识,做到知法、懂法、守法,从道德和法治的层面约束其行为,进而弱化血缘和地缘关系,改变人们的社会互动方式.
推荐文章
群体性事件的发展趋向探析
群体性事件
社会矛盾
社会怨恨
“三农”问题
腐败
风险社会视阈下的环境群体性事件的特征及治理
风险社会
环保群体性事件
治理
航班延误引发的旅客群体性事件仿真研究
航班延误
旅客群体性事件
情绪感染
社会力模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我国农村群体性事件的乡土化特征及破解
来源期刊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学科
关键词 群体性事件 乡土化 社会互动方式
年,卷(期) 2017,(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1-54
页数 4页 分类号 D08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6601/j.cnki.issn1002-5227.2017.01.010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群体性事件
乡土化
社会互动方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双月刊
2096-7349
45-1410/C
大16开
南宁市明秀东路175号
1973-01-01
中文
出版文献量(篇)
2143
总下载数(次)
0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