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综合利用露头构造解析、地震剖面解释、锆石和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和沉降-沉积等资料,对川西-龙门山盆山系统沿走向的构造变形、差异隆升-剥蚀和沉积记录进行系统梳理,探讨龙门山冲断带和川西前陆盆地系统的走向差异演化特征及其关键构造变革期.受控于本身的地质结构差异及周缘多个构造带的多期交互作用,龙门山冲断带和川西前陆盆地在构造、隆升和沉积等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走向差异.龙门山冲断带自北向南总体上具有韧性减弱、脆性增强、构造定型时间变新的趋势,龙门山北段和盆地北部定型于燕山期,而龙门山中、南段和盆地南部定型于喜马拉雅期.中生代期间,龙门山北段隆升较快;而新生代期间,龙门山中、南段隆升较快.川西前陆盆地同样表现出南北差异隆升的特点,北部隆升较早,大约在45 Ma B.P.;而南部隆升较晚,在20~25 Ma B.P..川西(北)前陆盆地的沉降中心经历了4次明显的迁移,即从晚三叠世的龙门山中段前缘向东北迁移,中侏罗世到大巴山-米仓山前缘,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向西迁移至米仓山-龙门山北段前缘,于晚白垩世-新生代期间再次向南迁移到龙门山中-南段前缘.龙门山冲断带和川西前陆盆地的走向差异演化表现为印支期向南递进扩展、燕山早-中期南北分异和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期北隆南降.龙门山冲断带和川西前陆盆地经历了晚三叠世、中侏罗世、早白垩世和古近纪4个关键构造变革期.晚三叠世构造变革期包括龙门山水下隆起和海相前陆盆地(马鞍塘组上部至小塘子组)、龙门山局部隆升和海陆过渡相前陆盆地(须家河组第二至第三段)以及龙门山全面隆升和陆相前陆盆地(须家河组第四至第五段)三大阶段,主要受控于扬子构造域并受秦岭构造域的强烈影响.中侏罗世构造变革表现为扬子构造域向秦岭构造域的转变;早白垩世构造变革表现为秦岭构造域向青藏高原构造域的转变;古近纪构造变革表现为川西前陆盆地由沉积向剥蚀状态的转变.
推荐文章
再论印支期龙门山的形成和发展
印支运动
龙门山
古特提斯洋
对冲挤压
合力分支
磨拉石
后期改造
反扣盆地
川西地区晚侏罗世蓬莱镇期构造隆升的沉积响应
层序
层序充填
盆山耦合
蓬莱镇组
川西
龙门山造山带-川西前陆盆地系统构造事件研究
氩-氩年龄测定
裂变径迹年龄测定
ESR年龄测定
盆山系统
构造事件
龙门山
川西前陆盆地
扬子陆块差异构造变形对海相地层成烃演化的控制
扬子陆块
成烃演化
构造变形
成藏流体源
海相地层
中生代-新生代
烃源岩
关键构造变革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川西-龙门山盆山系统走向差异演化的变形、隆升和沉积记录及关键构造变革期讨论
来源期刊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关键词 变形 隆升 沉积记录 走向差异 演化 构造变革 川西前陆盆地 龙门山冲断带
年,卷(期) 2021,(3) 所属期刊栏目 地质与矿产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57-282
页数 26页 分类号 P54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9727.2021.03.01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63)
共引文献  (1718)
参考文献  (12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4(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198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7(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1988(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9(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0(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91(2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6)
1992(1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3(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4(5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51)
1995(4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40)
1996(4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4)
1997(3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9)
19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2)
1999(4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6)
2000(34)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01(72)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67)
2002(3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8)
2003(53)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48)
2004(44)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38)
2005(69)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64)
2006(56)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51)
2007(55)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48)
2008(82)
  • 参考文献(10)
  • 二级参考文献(72)
2009(50)
  • 参考文献(12)
  • 二级参考文献(38)
2010(19)
  • 参考文献(9)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1(8)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变形
隆升
沉积记录
走向差异
演化
构造变革
川西前陆盆地
龙门山冲断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671-9727
51-1634/N
大16开
成都市二仙桥东三路1号
62-24
196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541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34042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