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性格内向、忧郁、敏感的项鸿祚长期遭受创伤记忆的侵扰,造成了内心世界的严重失衡,试图通过文学书写来抚慰内心的创伤.他在《忆云词》中言说创伤时尽量将原始事件去情境化,使个体性的创伤记忆泛化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情感符号.如此,读者就能从中得到相似性的情感体验,引发共鸣,产生认同.项鸿祚的创伤言说是情感的自然表露,不故作姿态,不刻意求雅,并对情感的宣泄加以控制,形成一种幽涩沉郁的言说效果.在生气剥蚀、风雨如晦的晚清社会,项鸿祚的伤心言说契合士子们的幽愤心态,也符合常州词派对词体情感特质的认知和对"寄托"理论的阐释需要.所以在谭献等人的发现与推荐下,晚清词坛逐渐为富有才情却英年早逝的项鸿祚树立起了"伤心词人"的经典形象.
推荐文章
苏轼词山水书写的词史意义
苏轼
词中山水
山水词
词史
论北宋前期词勃兴与词人群体性的关系
北宋前期
勃兴
群体性
论清代序跋论词的模式及意义
词籍序跋
清代词学
批评方法
皆为古之伤心人:晏几道与秦观词之比较
晏几道
秦观
感伤情调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论"伤心词人"项鸿祚的创伤言说与词史意义
来源期刊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学科
关键词 项鸿祚 伤心词人 创伤经历 言说方式 词史意义
年,卷(期) 2021,(1) 所属期刊栏目 诗词与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87-503
页数 17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项鸿祚
伤心词人
创伤经历
言说方式
词史意义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半年刊
32开
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华东师范大学校内先锋路口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20
总下载数(次)
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