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耕作措施对土壤有机碳(SOC)和全氮(TN)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利用团聚体和密度联合分级方法,旨在揭示长期耕作对表层土壤团聚体内密度颗粒组分SOC及TN的影响,为深入理解黄土高原农田土壤碳氮提升机理提供依据.[方法]长期试验位于黄土高原东部边缘地区,开始于1999年,共设4个处理:少耕无覆盖(RT)、免耕覆盖(NT)、深松覆盖(SM)和传统翻耕(CT).于2013年7月采集0—10 cm土层样品,首先通过干筛法筛分>2、1—2、0.25—1和<0.25 mm粒级团聚体,之后利用颗粒密度分组,将团聚体有机质分为轻组有机质(LF)、粗颗粒有机质(cPOM)、细颗粒有机质(fPOM)和矿质结合有机质(m-SOM).[结果](1)15年保护性耕作(包括NT和SM处理)显著提高了0—10 cm土层的SOC和TN含量,与CT相比,NT和SM处理的SOC含量分别提高了22.9%和21.8%,TN含量分别提高了35.2%和42.3%.不进行秸秆覆盖的少耕处理(RT)对SOC和TN无显著影响.(2)不同耕作措施改变了团聚体质量组成及其内部SOC和TN含量.NT和SM处理显著提高了1—2 mm和0.25—1 mm粒级的干筛大团聚体含量,相对地,降低了>2 mm和<0.25 mm粒级团聚体的含量.NT和SM处理不同程度提高了团聚体的SOC和TN含量,与CT相比,团聚体SOC平均提高了8.5%和9.5%,尤其对>1 mm粒级团聚体SOC含量提高幅度最大;团聚体TN平均提高了12.2%和24.1%,尤其对<0.25 mm微团聚体TN含量提高幅度最大.(3)fPOM和m-SOM组分对团聚体SOC和TN的贡献最大,对SOC的贡献率分别为27.3%—45.1%和25.0%—52.6%;对TN的贡献率分别为23.5%—34.7%和42.2%—64.3%.不同有机质组分对耕作的响应不同,cPOM和fPOM组分最为敏感.与CT相比,NT和SM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所有粒级团聚体的cPOM和fPOM的SOC和TN含量,尤其对>2 mm团聚体cPOM和<2 mm团聚体fPOM的SOC和TN含量提升幅度最大.[结论]长期免耕和深松提高了团聚体中有机碳及全氮含量,尤其提高了团聚体中颗粒有机质的碳氮含量,有利于土壤碳氮的长效累积,是黄土高原坡耕地区值得推荐的耕作管理方式.
推荐文章
免耕对土壤团聚体特征以及有机碳储量的影响
免耕
秸秆覆盖
施有机肥
土壤有机碳
水稳性团聚体
有机碳储量
植被恢复对土壤团聚体分布及有机碳、全氮含量的影响
植被恢复
有机碳
全氮
平均重量直径
不同耕作措施下旱作农田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和全氮分布特征
旱作农田
耕作措施
土壤团聚体
土壤有机碳
土壤全氮
养分贡献率
耕作措施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及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耕作措施
水稳性团聚体
团聚体有机碳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长期免耕和深松提高了土壤团聚体颗粒态有机碳及全氮含量
来源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学科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长期耕作 团聚体 有机碳 密度分组
年,卷(期) 2021,(2) 所属期刊栏目 土壤肥料·节水灌溉·农业生态环境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34-344
页数 11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21.02.009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22)
共引文献  (449)
参考文献  (3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3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4(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5(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8(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1999(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0(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0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2(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3(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1)
2004(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5(2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6(3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07(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8(2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09(2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10(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1(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2(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13(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4(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15(2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16(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7(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8(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9(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保护性耕作
长期耕作
团聚体
有机碳
密度分组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农业科学
半月刊
0578-1752
11-1328/S
大16开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2号
2-138
196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193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25420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