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随着手术器械的不断改良和手术技术经验的积累, TEVAR 因其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恢复快、术后死亡率低等特点,成为主动脉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1, 2].无论是急性期还是慢性期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ype B aortic dissection,TBAD), TEVAR都能很好地降低手术死亡率,但远期效果仍存在忧虑,术后支架植入的长期效果、内漏、支架源性新发破口等问题越来越得到重视[3].支架诱导的新发破口(stent-graft induced new entry,SINE)被定义为支架本身引起的内膜撕裂,不包括自然疾病进展或血管内医源性的损伤 [2].TBAD的SINE可能发生在移植物的近端或远端,近段容易形成逆行 A 型主动脉夹层[4],远端的 SINE (distal stent-graft induced new entry,dSINE)可发展为一个明显的假腔,随后可能出现动脉瘤扩张和破裂[5].本文通过回顾既往文献,对TBAD术后dSINE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进行综述并报告如下.
推荐文章
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效果及主动脉重塑形态特点
Stanford B型
胸主动脉夹层
腔内修复术
主动脉重塑
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内漏分析研究
主动脉夹层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内漏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腔内修复围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护理质量
德尔菲法
结构
过程
评价指标
Stan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病人围术期危险因素的护理干预
主动脉夹层
覆膜支架植入术
危险因素
护理干预
生存质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诱发支架远端新发破口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进展
来源期刊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学科
关键词
年,卷(期) 2021,(1) 所属期刊栏目 综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1-83,92
页数 4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4-7429.2021.01.020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22)
共引文献  (18)
参考文献  (2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3(2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14(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5(13)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6(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7(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8(12)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季刊
1674-7429
11-9303/R
16开
广东省广州市中山二路58号
200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31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372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