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进一步提高中碳贝氏体钢的强塑性能,研究残余奥氏体的形态及分布对中碳贝氏体钢强塑积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测试技术对不同试样的显微组织进行观测对比,利用X射线衍射测试技术(XRD)对试样的组织含量进行检测,利用拉伸试验对试样的力学性能进行检测.结果 表明,Al部分取代Si能够加速贝氏体相变过程,有效细化贝氏体板条尺寸和残余奥氏体尺寸,提升残余奥氏体中的碳含量,促使形成更稳定的尺寸更小的薄膜状残余奥氏体,推迟试样颈缩的发生,试样伸长率有大幅度的提升.其中,300℃等温淬火8h工艺条件下,0.26Si-1.1Al试样的强塑积提升至30 GPa·%级别.
推荐文章
奥-贝可锻铸铁组织中残余奥氏体的研究
可锻铸铁
等温淬火
组织
残余奥氏体
热轧TRIP钢残余奥氏体及其稳定性研究
热轧TRIP钢
残余奥氏体
残余奥氏体碳含量
残余奥氏体稳定性
钢中贝氏体组织形态和亚结构(一)
无碳贝氏体
有碳贝氏体
亚单元
亚片条
渗碳体
位错
贝氏体碳化物的形成机理—贝氏体相变新机制
贝氏体
θ-渗碳体
ε-Fe2.4C
形核
热激活跃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30 GPa·%级中碳贝氏体钢中残余奥氏体的调控机理
来源期刊 中国冶金 学科
关键词 中碳贝氏体 残余奥氏体 抗拉强度 伸长率 强塑积
年,卷(期) 2021,(7) 所属期刊栏目 专题研究|Monographic Study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2-29,37
页数 9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228/j.boyuan.issn1006-9356.20200682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中碳贝氏体
残余奥氏体
抗拉强度
伸长率
强塑积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冶金
月刊
1006-9356
11-3729/TF
大16开
北京东城区东四西大街46号
199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537
总下载数(次)
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