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水中甲拌磷及其代谢物残留量.方法 样品经二氯甲烷提取净化后,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 甲拌磷、甲拌磷砜、甲拌磷亚砜在质量浓度2~10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检出限为2 ng/L,定量限为5 ng/L.在5、10、50 ng/L加标水平下,加标回收率为73.2%~85.9%,相对标准偏差为1.5%~6.2%.结论 本方法 适用于检测水中甲拌磷及其代谢物残留量,为水产养殖水中甲拌磷及其代谢物污染源排查及生态环境评价提供可靠的检测技术手段.
推荐文章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海水中孔雀石绿及其代谢物
孔雀石绿
隐性孔雀石绿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海水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海产养殖用水中 乙酰甲喹及其代谢物残留
超声辅助—分散液液微萃取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海水
乙酰甲喹
回收率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桃中春雷霉素残留量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春雷霉素
残留量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粪中癸氧喹酯的残留量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癸氧喹酯
鸡粪
残留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水中甲拌磷及其代谢物残留量
来源期刊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学科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 甲拌磷及其代谢物 残留量
年,卷(期) 2021,(1) 所属期刊栏目 本期专题:现代分析仪器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8-174
页数 7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永平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25 98 6.0 8.0
2 高丽娜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5 97 3.0 5.0
3 包艳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6 44 3.0 6.0
4 付志茹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1 0 0.0 0.0
5 韩现芹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1 0 0.0 0.0
6 时文博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4)
共引文献  (40)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7(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6(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7(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8(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9(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2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
甲拌磷及其代谢物
残留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半月刊
2095-0381
11-5956/TS
大16开
北京市100029-27信箱
200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545
总下载数(次)
41
总被引数(次)
23517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