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利用牙周内窥镜去除基础治疗后残留的龈下牙石,比较牙周内窥镜辅助治疗前后不同牙位的探诊深度、松动度变化,探讨牙周内窥镜辅助牙周基础治疗的适用范围.方法 按照纳入标准,选择被确诊为慢性牙周炎患者12例,患者均在牙周基础治疗后3个月复诊时发现残存≥4 mm牙周袋,对残存牙周袋进行牙周内窥镜辅助治疗,3个月时复诊,每次复诊时采用Florida探针系统记录牙周情况,包括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探诊出血(bleeding on probing,BOP)、牙齿松动度等.以牙周基础治疗后3个月为基线,根据牙根形态、探诊深度及牙齿松动度分组,分析基线时与内窥镜治疗后3个月时每组的变化.结果 经内窥镜治疗后3个月,残留中度牙周袋(4 mm≤PD<6 mm)的单根牙和多根牙PD值及BOP位点百分比与基线时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对于重度牙周袋,6 mm≤PD<8 mm时,单根牙及多根牙PD值及BOP位点百分比均较基线时降低,单根牙比多根牙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D≥8 mm时,单根牙及多根牙PD值及BOP位点百分比均改善不明显,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牙齿松动度总改善率为55.29%(47/85),并随松动度加重改善率下降.结论 牙周内窥镜辅助牙周基础治疗可改善牙周袋深度,探诊出血,松动度,尤其是单根牙PD<8 mm时效果良好,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牙周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