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大流行期间长期居家学习的不同年龄和性别儿童青少年的心理行为问题特点及影响因素,为今后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和社会支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横断面研究。采用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我国的地理区域北部(北京)、东部(上海)、西部(重庆)、南部(广州)和中部(武汉)的5个不同地域的代表性城市中6~16岁儿童和青少年在长期居家学习期间的社会行为和心理问题进行多维度调查,以任一维度阳性作为存在心理行为问题,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心理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并对混杂因素进行逐级校正。结果:共收到有效问卷6 906份。其中男3 592人、女3 314人,6~11岁组3 626人,12~16岁组3 280人。心理行为问题的总阳性检出率为13.0%(900/6 906),男童为9.6%(344/3 592)、女童为16.8%(556/3 314);其中6~11岁组男童为7.3%(142/1 946)、女童为14.0%(235/1 680);12~16岁组男童为12.3%(202/1 646)、女童为19.6%(321/1 634)。心理行为问题阳性组在性别、亲子冲突、好朋友数量、家庭收入变化、久坐时间、家庭作业时间、屏幕暴露时间、体育活动时间、饮食问题(χ2=78.851、285.264、52.839、26.284、22.778、11.024、10.688、36.814、70.982,均 P<0.001)等方面与阴性组间存在明显差异。不同年龄和性别儿童与青少年组心理行为问题表现不同,6~11岁男孩为强迫性、分裂样和抑郁;6~11岁女孩为分裂强迫、多动和社交退缩;12~16岁男孩为多动、强迫性和攻击性;12~16岁女孩为分裂样、焦虑强迫和抑郁退缩。多因素校正及分析发现,不同年龄组除了共性的风险因素外,作业时间、网课时间是6~11岁组的危险因素[男童 OR(95% CI)分别为 1.750(1.32~2.32)、1.214(1.00~1.47),女童 OR(95% CI)分别为 1.579(1.25~1.99)、1.222(1.05~1.42), P均<0.05],电子游戏时间是12~16岁组的危险因素[男童 OR(95% CI)为2.237(1.60~3.13),女童 OR(95% CI)为1.272(1.00~1.61), P均<0.05]。 结论:长期居家学习期间部分儿童青少年可能会产生心理行为问题,不同年龄和性别组的异常表现和影响因素并不完全相同。学校、家庭和专科医生应针对不同年龄性别特点和相应的风险因素积极给予更精准的心理支持和综合干预策略。
推荐文章
糖尿病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及与代谢控制关系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
儿童
青少年
心理行为
代谢控制
儿童青少年问题行为的有效干预
儿童青少年
问题行为
有效干预
儿童青少年心理创伤治疗综述
儿童青少年
心理创伤治疗
方法
干预机制
深圳儿童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社区干预模式探讨
儿童少年
心理行为问题
学习障碍
社区干预模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长期居家学习期间儿童和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研究
来源期刊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学科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儿童 青少年 心理行为问题 居家学习
年,卷(期) 2021,(9) 所属期刊栏目 儿童疾病预防控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59-1066
页数 8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cn112150-20210602-00533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儿童
青少年
心理行为问题
居家学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月刊
0253-9624
11-2150/R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宣武门东河沿街69号
2-61
195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283
总下载数(次)
26
总被引数(次)
62212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