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探索半湿润区玉米高产和水分高效利用的栽培技术模式,采用秸秆还田和土壤耕作相结合的方法,设置秸秆离田旋耕垄作(CK)、秸秆深翻还田(SP)、秸秆覆盖还田免耕(SC)、秸秆覆盖还田深松(SS)4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土壤水分、土壤温度、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2018年和2019年的土壤贮水量分别呈单、双峰曲线变化,2018年所有处理和2019年SS处理的土壤贮水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显著增加.与CK相比,2018年SC和SS处理各生育时期土壤贮水量分别提高7.58%~18.40%和9.24%~21.94%.(2)耕层0—20 cm土壤温度随玉米生育时期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温度逐渐降低.秸秆还田具有调节地温的作用,与CK相比,SP使5,6月地温分别提升0.46,0.21℃,SC使5—7月地温降低1.72~2.79℃,提高9月份地温0.22℃.(3)2018年和2019年,SS、SP、SC处理使玉米产量较CK分别增加13.88%和14.82%,7.59%和9.12%,7.42%和8.50%.(4)2018年和2019年,SS、SP和SC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分别增加13.79%和9.75%,6.11%和5.93%,5.67%和3.83%.(5)玉米各生育时期(时间上)和土层0—60 cm(空间上)土壤贮水量对玉米产量影响显著,各生育时期(花期除外)和0—60 cm土壤贮水量与水分利用效率呈显著正相关,6,7月及10 cm以下土层,土壤温度对玉米产量影响显著,7月和15 cm以下地温与水分利用效率显著负相关.秸秆覆盖深松技术增加土壤贮水量,改善土壤温度,提高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为雨养农业区提供高效的栽培技术模式.
推荐文章
秸秆不同还田量对宁南旱区土壤水分、玉米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秸秆还田
光合效率
玉米生产力
土壤水分
宁南旱区
秸秆还田对宁南旱作农田土壤水分及作物生产力的影响
秸秆还田
宁南旱区
土壤水分
作物生产力
秸秆条带还田对东北春玉米产量、土壤水氮及根系分布的影响
秸秆条带还田
产量
根系分布
土壤水分
氮素分布
水分利用效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半湿润区秸秆还田对土壤水分、温度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来源期刊 水土保持学报 学科
关键词 半湿润区 秸秆还田 土壤水分 土壤温度 玉米 产量
年,卷(期) 2021,(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99-306
页数 8页 分类号 S152.7|S51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870/j.cnki.stbcxb.2021.04.041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半湿润区
秸秆还田
土壤水分
土壤温度
玉米
产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水土保持学报
双月刊
1009-2242
61-1362/TV
大16开
陕西杨陵区西农路26号
52-150
198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614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14651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