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后戏剧剧场》中,雷曼把"感觉"放在了"逻辑"之上的地位,注重抽象的表现,以及剧场整体无意识,而淡化了矛盾逻辑.类似于斯泰因的"风景剧场".在他早期的"谈话剧"中,放弃了言语的逻辑作用,淡化矛盾、剧情而诱发观众的理性思考,这些变成一种文字符号而存在,剧场主人公的自言自语,成为剧场空间表现的一部分,进而连接空间布局.雷曼称之为"诗化"的美学.随着文本逻辑的解构,剧情的进发是完全通过视觉逻辑进行推进的,零碎化的叙事解构必然会带给观众陌生化的体验,进而跳脱剧情本身而去审视整部戏剧,观众所得到的也必然是剧情之上的超文本体验.
推荐文章
德国浪漫主义诗化美学探讨
德国文学
浪漫主义
诗化美学
社会剧场与自然剧场中的细节--读灵焚散文诗集《剧场》
灵焚
《剧场》
自然剧场
社会剧场
审美
秦腔戏剧脸谱的构成及其美学意蕴
戏剧脸谱
面具
秦腔
色彩与线条
美学意蕴
谈社会主义新时期戏剧创作的任务
社会主义
新时期
戏剧创作任务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后戏剧剧场的文本诗化美学
来源期刊 中国戏剧 学科
关键词
年,卷(期) 2021,(6) 所属期刊栏目 外国戏剧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8-90
页数 3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戏剧
月刊
1001-8018
11-1767/J
大16开
北京市朝阳区北沙滩1号院32号楼B座7层
2-3
195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247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316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