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农作物秸秆中的木质素作为自然界中含量丰富的高分子芳香族化合物,结构复杂,微生物难以降解,因此农业废弃物堆肥技术中,木质素的降解利用备受关注.研究表明:木质素是由结构单元通过碳碳键和醚键联接聚合而成,结构稳定.已有堆肥实验证明,木质素的微生物降解过程中真菌占主导地位,其分泌的漆酶、锰过氧化物酶和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等以H2O2或O2作为电子受体,能够使联接键断裂,使芳香烃结构去甲基化.多酚或酚类衍生物产物与氨基酸聚合,并进一步缩聚为腐殖质,用作土壤改良质还田.在实验室及自然条件下,大多数真菌对木质素的降解周期较长为30~60 d,降解率为20% ~ 50%,其降解过程依赖于培养条件,特别在中温35 ~ 45℃和偏酸性条件下更利于木质素的降解.微生物代谢过程中存在最佳碳氮补充量,并且可以利用微量Mn2+、Cu2+诱导剂等提高木质素降解酶活性,这为调控堆肥过程木质素的降解和人工腐质化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方向.
推荐文章
添加木质素降解菌对堆肥中酶活性的影响
堆肥
木质素
微生物菌剂
酶活性
碳氮源对复合木质素降解茵木质素降解能力及相关酶活的影响
碳源
氮源
木质素降解菌
木质素过氧化物酶
锰过氧化物酶
漆酶
木质素催化解聚的研究进展
生物质
木质素
催化
降解
生物燃料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堆肥过程中木质素的降解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来源期刊 环境工程 学科
关键词 木质素 微生物 堆肥 腐殖质
年,卷(期) 2021,(6) 所属期刊栏目 固废处理与处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8-136
页数 9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205/j.hjgc.202106019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4)
共引文献  (10)
参考文献  (4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1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1(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2(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3(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4(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5(9)
  • 参考文献(9)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3)
  • 参考文献(9)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7(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8(19)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9(7)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1)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木质素
微生物
堆肥
腐殖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环境工程
月刊
1000-8942
11-2097/X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33号
82-64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127
总下载数(次)
22
总被引数(次)
5801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