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心胸外科手术通常需要进行开胸处理,创伤较大出血多,手术中输血率较高,但是由于存在输血过敏、血液传染等一系列输血并发症且我国的献血人数少,血液制品较短缺,于是如何做到对围术期患者"精准输血"则成为临床输血的追求目标[1].心胸外科围术期的精准输血需要各方医生的配合,包括手术、麻醉与输血科医师,通过观察以及评估机体内的凝血相关情况预估患者失血情况,据此确定是否输血以及输血的时机、成分与量[2].虽然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压积(Hct)已经成为目前临床上使用较为广泛的输血细胞指标,但对血浆、血小板、冷沉淀等血制品的输注标准尚未达成一致[3].体内凝血过程分内外两条途径,常规凝血试验均可反映甚至可以反映纤维蛋白溶解的情况,但是只能反映某一时刻的情况无法实时监测凝血水平[4].血栓弹力图(TEG)最早在 20 世纪 40 年代由德国人 Hartert发明,以细胞学基础为模式,可通过在短时间内用少量血模拟机体内部的凝血与纤溶过程,从而动态的监测患者机体内部凝血情况,相比较常规凝血检测, TEG可以很好的准确预测所需血制品,针对不同患者的病理学变化,实现目标导向性的个体化的输血治疗[5].另外,输注红细胞占所有输血种类最大比重,是临床治疗及抢救的重要手段,但随之也可带来一系列炎症反应甚至损害重要脏器功能,因此了解围术期红细胞输血的危险因素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血,合理用血,改善预后[6].本文通过利用 TEG对本院心胸外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出血与输血进行管理,并分析影响红细胞输注的危险因素,希望能制定出一套符合心胸外科的输血方案,科学指导血制品的使用,现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