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探明不同水氮耦合模式下黑土区水稻产量形成和氮素吸收利用的规律,设置常规淹灌(F)、浅湿灌溉(W)和控制灌溉(C)3种灌溉模式,0、85、110、135 kg/hm2(N0、N1、N2、N3)4个施氮量水平,共12个处理,研究不同水氮耦合模式对水稻干物质、产量、氮素吸收转运、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 表明:常规淹灌和浅湿灌溉模式下,水稻地上部各器官干物质累积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而控制灌溉模式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水稻地上部不同器官氮素累积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相同施氮水平,控制灌溉模式的叶、茎鞘和穗氮素累积量较常规淹灌提高了27.80% ~ 43.42%、18.32% ~24.97%、13.85% ~24.25%,较浅湿灌溉提高了0.96% ~ 13.18%、10.73%~12.86%、10.53% ~ 12.61%;3种灌溉模式下,水稻地上部干物质、氮素累积速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且控制灌溉模式高于浅湿灌溉和常规淹灌模式,干物质、氮素累积始盛期随施氮量增加而提前;水稻植株平均氮素累积速率达到峰值时间比平均干物质累积速率达到峰值时间提前11.39 d;相较于常规淹灌和浅湿灌溉模式,控制灌溉模式更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其中CN2处理产量最大,为10272.57 kg/hm2;控制灌溉模式显著提升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相同灌溉模式下,叶、茎鞘氮素转运率以及穗部氮素转运贡献率随施氮量增加而减小.水稻产量与灌溉水分利用效率、水分生产效率、氮肥农学利用效率、百千克籽粒吸氮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氮素籽粒生产效率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适宜水氮耦合模式可提高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综合考虑CN2处理为最佳水氮耦合模式.
推荐文章
水氮耦合对水稻根区土壤氮素累积及其产量的影响
水氮耦合
水稻
无机氮
氮累积
产量
水氮耦合对冬小麦氮素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冬小麦
水氮耦合
氮素含量
氮肥累积量
产量
水氮调控对小油菜养分吸收、水氮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
小油菜
水氮调控
养分吸收
水分利用效率
氮肥利用率
侧深施氮对水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侧深施肥
粳稻
施肥方式
产量
氮肥利用效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水氮耦合对黑土稻作产量与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来源期刊 农业机械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水稻 黑土区 水氮耦合 产量 氮素吸收利用
年,卷(期) 2021,(12) 所属期刊栏目 农业水土工程|Agricultural Soil and Water Engineering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24-335,357
页数 13页 分类号 S511|S14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6041/j.issn.1000-1298.2021.12.034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水稻
黑土区
水氮耦合
产量
氮素吸收利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农业机械学报
月刊
1000-1298
11-1964/S
大16开
北京德外北沙滩1号6信箱
2-363
195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867
总下载数(次)
31
总被引数(次)
174483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