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山东琴书初名为"小曲子",后有"唱扬琴"、"山东扬琴"、"文明扬琴"等名称.其发源于鲁西南的菏泽地区,产生于清代乾隆初年,距今已有二百余年的历史.作为拥有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山东琴书不仅是我国民间音乐文化发展的传承载体,更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本文回溯了山东琴书从萌芽到成熟的过程,以及其流派的演变和由盛转衰的过程,最后落脚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意义,重新梳理了山东琴书的发展脉络,介绍了山东琴书艺术形态;阐述山东琴书的现实状况和功能价值;提出对山东琴书传承发展的意义,旨在为后期论文研究的开展提供必要的理论材料支撑.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流变 ——以山东琴书的渐衰为例
来源期刊 散文百家 学科 社会科学
关键词 山东琴书 流变 非物质文化遗产
年,卷(期) 2021,(7) 所属期刊栏目 文化万象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81-182,184
页数 3页 分类号 G12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山东琴书
流变
非物质文化遗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散文百家
旬刊
1003-6652
13-1014/I
河北省邢台市顺德路136号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902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1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