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原文服务方: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
朱熹、张栻解《孟子》“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以程颐的天理人欲概念讨论义利之辨,大致源于胡安国讲“义者,天理之公;利者,人欲之私”。张栻讲“无所为者天理,义之公也;有所为者人欲,利之私也”,讲“无所为者”与“有所为者”的对立。朱熹进一步讲仁义为天理之公,利心为人欲之私,讲仁义之心与利心的对立。因此,朱熹与张栻的解读,并没有讲义利对立,而且朱熹讲“仁义未尝不利”,与张栻讲“仁义之行,固无不利者也”如出一辙。然而,朱熹又讲“君子未尝不欲利”,较张栻对于利有更多的肯定。尤其是,张栻把义利之辨与王道联系起来,而朱熹则更在意“君子未尝不欲利”“仁义未尝不利”与孟子所言在学理上的融洽一致。
推荐文章
论张栻的"德治"思想
德治
格君心之非
养民
刑罚为末
王好古师从张元素质疑
王好古
张元素
质疑
《二程粹言》编者考辨
二程粹言
编者
考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朱熹、张栻解《孟子》“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之比较
来源期刊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学科
关键词 朱熹 张栻 胡安国 《孟子》 义利
年,卷(期) 2022,(4) 所属期刊栏目 岳麓书院与传统文化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1-26
页数 5页 分类号 B244.7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6339/j.cnki.hdxbskb.2022.04.004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朱熹
张栻
胡安国
《孟子》
义利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双月刊
1008-1763
43-1286/C
大16刊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天马路湖南大学期刊社
1987-01-01
中文
出版文献量(篇)
80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