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农业考古       
摘要:
在中国南方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及东亚、东南亚一些国家,历史上流行着一种传统的米类小食———扁米,古时写作“糄米”,曾普遍存在于稻作种植区。随着各地的社会文化变迁,扁米分布区域逐渐缩小,迄今只存续于中国南方某些少数民族社会及一些东南亚国家。扁米采用刚熟的糯谷,以传统的工具及技术制作而成,虽不是主食,但对稻种及技术的讲究使其成为一方稻作文化的重要载体。本文通过对扁米的制作方法、历史源流、现代意义进行探讨,意在呈现一种可以凭此窥探稻作文化内核的研究对象并展示民族社会文化的韧性,以及糯稻文化圈变迁的图景。
推荐文章
替米考星明胶微囊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替米考星明胶微囊
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
替米考星水溶性粉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替米考星水溶性粉
药动学
家兔
离子色谱法测定磷酸替米考星中磷酸根含量
离子色谱法
磷酸替米考星
磷酸根
成盐率
鸡皮脂和肾脏中替米考星残留HPLC检测方法的建立
皮脂
肾脏
高效液相色谱法
替米考星
残留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扁米考论
来源期刊 农业考古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扁米 糯稻
年,卷(期) 2022,(3) 所属期刊栏目 农业历史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6-61
页数 5页 分类号 K20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扁米
糯稻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农业考古
双月刊
1006-2335
36-1069/K
大16开
江西省南昌市洪都北大道649号
1981-05-01
中文
出版文献量(篇)
303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