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急诊科脓毒症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小板计数比值(RPR)的变化趋势并评价其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收集2018年11月-2020年12月期间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急诊科收治的223例脓毒症患者,记录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入院24 h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和入院后第1、2、4、7天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小板(PLT)计数,计算RPR(RPR=RDW/PLT).根据是否发生院内死亡将患者分为死亡组110例和存活组113例.采用广义估计方程分析两组患者入院后第1、2、4、7天RPR的变化趋势及组间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不同时间RPR对脓毒症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根据最佳截断值区分患者是否为高RPR,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脓毒症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入组223例脓毒症患者,其中院内死亡110例,院内病死率为49.33%.RPR 的组间(Wald X2=8.979,P=0.003)和时点(Wald x2=13.028,P=0.005)的整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组间和时点存在交互作用(Wald x2=14.660,P=0.002),即存活组和死亡组RPR随时间的变化不同.存活组的RPR第2天高于第1天(P=0.043),第7天时降低,小于第4天(P<0.001),并降到第1天以下(P=0.048);而死亡组RPR随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第7天时仍大于第1天(P=0.024).与存活组相比,第4天(P=0.034)与第7天(P=0.001)时死亡组RPR高于存活组;第1天和第2天时,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RPR有升高的趋势,但两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RPR预测脓毒症患者院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41(95%CI:0.642~0.840,P<0.001),以0.093为最佳分界点,其敏感度为0.690,特异度为0.729,约登指数为0.41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67,95%CI:1.018~1.119)、APACHE Ⅱ评分(OR=1.065,95%CI:1.004~1.131)、白蛋白(OR=0.826,95%CI:0.755~0.903)、肌钙蛋白 T(OR=9.719,95%CI:1.206~78.311)、第7天高RPR(OR=4.560,95%CI:1.999~10.403)是脓毒症患者院内死亡的影响因素.结论:RPR持续升高可提示脓毒症患者预后不良,入院第7天RPR水平对评估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价值最大,动态检测RPR水平有助于判断脓毒症患者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