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观察眼针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SCI)患者体感诱发电位(SEP)、运动诱发电位(M EP)的影响,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不完全性S C I患者随机分为运动治疗组、眼针组、联合治疗组,每组30例.运动治疗组给予常规运动治疗和作业治疗,30 min/次;眼针组取双侧上焦区、下焦区、肝区和肾区进行眼针治疗,20 min/次;联合治疗组给予运动治疗组和眼针治疗组相同的治疗方法.3组治疗均为1次/d,7d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按照美国脊髓损伤协会分级标准评定各组患者脊髓损伤分级、临床疗效及运动功能、感觉功能,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评分评价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用ViKing Quest型肌电诱发电位仪测定其SEP和MEP潜伏期.结果:运动治疗组总有效率为56.7%(17/30),眼针组总有效率为66.7%(20/30),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27/30),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运动治疗组和眼针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轻触觉和针刺觉评分均升高(P<0.05),运动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MBI评分升高(P<0.05),3组患者SEP的N11、N20、N23、P38和MEP的皮质手区、C7棘突旁(Csp)、皮质腿区、腰(L)4—L5棘突旁(Lsp)潜伏期均缩短(P<0.05).治疗后与运动治疗组比较,眼针组运动功能评分升高(P<0.05),MBI评分降低(P<0.05),MEP的皮质手区、Csp、皮质腿区、Lsp潜伏期均缩短(P<0.05).治疗后与运动治疗组、眼针组比较,联合治疗组运动功能、轻触觉、针刺觉及MBI评分均升高(P<0.05),SEP的N11、N20、N23、P38及MEP的皮质手区、Csp、皮质腿区、Lsp潜伏期均缩短(P<0.05).结论:眼针联合运动治疗可明显提高不完全性SCI患者脊髓和大脑皮层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的兴奋性,可有效促进患者运动和感觉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推荐文章
脊髓损伤后体感诱发电位的改变
脊髓
诱发电位,躯体感觉
脊髓损伤
体感诱发电位联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在脊髓损伤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体感诱发电位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脊髓损伤
康复
体感诱发电位提取方法的研究与分析
体感诱发电位
单次提取
自参考
自相关
自适应干扰对消
叠加平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眼针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体感诱发电位及运动诱发电位的影响
来源期刊 针刺研究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眼针 神经电生理 脊髓损伤 运动诱发电位 体感诱发电位
年,卷(期) 2022,(4)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29-335
页数 7页 分类号 R246.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702/j.1000-0607.20210196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眼针
神经电生理
脊髓损伤
运动诱发电位
体感诱发电位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针刺研究
月刊
1000-0607
11-2274/R
大16开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82-171
197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377
总下载数(次)
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