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农作物秸秆中含有丰富的钾素,秸秆还田不仅为植物生长提供钾素,还可以补充农田土壤钾库容.本研究利用动力学模型,评估长期秸秆还田对土壤供钾能力的影响.[方法]基于稻麦轮作制长期秸秆还田定位试验,设置4个处理:秸秆不还田、不施肥(CK);不施肥、每季秸秆还田量为6000 kg/hm2(RS);施化肥、秸秆不还田(NPK);施化肥、秸秆还田量同RS(NPKS).采集秸秆还田13年土壤和植株样品,分析植株吸钾量和不同形态土壤钾含量,计算土壤钾素表观平衡.采用连续浸提法测定吸附在黏土矿物不同位置的钾含量.测定四苯硼钠和有机酸法模拟条件下钾素的释放过程.[结果]稻麦轮作制长期秸秆还田试验中,RS和NPKS处理每年秸秆输入的钾素约为220 kg/hm2,土壤钾表观平衡为盈余,而CK和NPK处理依然为亏缺.秸秆处理的土壤交换性钾和非交换性钾素含量均得到稳步提升,分别提高12.3~18.5和85.6~157.6 mg/kg.秸秆还田增加的非交换性钾素主要分布在粘土矿物层间(i位点),少量分布于表面(p位点),但是并未显著改变p位、e位和i位钾的比例.土壤固定的钾素释放特征分为快速释放和缓慢释放两个阶段,该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以四苯硼钠作浸提剂,快速释放阶段土壤钾素的释放速率表现为RS>NPKS>CK>NPK,缓慢释放阶段表现为RS>CK>NPKS>NPK,RS和NPKS处理的释放量快速阶段较NPK处理分别多166.6、81.1 mg/kg,慢速阶段分别多71.4、27.9 mg/kg.以有机酸为浸提剂,快速和缓慢释放阶段的钾素释放量和释放速率都表现为NPKS>RS>NPK>CK,NPKS和RS处理钾素释放量在快速释放阶段较NPK处理分别增加了16.3、14.5 mg/kg,在缓慢释放阶段分别增加了46.2和111.8 mg/kg.[结论]秸秆的外源钾素能够补充土壤钾素,影响土壤钾素表观平衡,长期秸秆还田后土壤钾素由亏缺转为盈余状态.秸秆还田既能提高土壤交换性钾含量,也能提高非交换性钾含量,其增加的钾素主要位于矿物层间位置,少量在矿物表面.钾释放动力学证明了秸秆还田可同时提高土壤钾素的供应强度和容量.
推荐文章
连续秸秆还田对稻麦轮作农田土壤养分及碳库的影响
秸秆还田
土壤养分
土壤碳库
作物产量
不同施肥和秸秆还田措施对稻麦轮作系统碳氮流失的影响
稻麦轮作
秸秆还田
施肥
碳氮流失
DNDC模型
不同秸秆还田年限对稻麦轮作土壤团聚体和有机碳的影响
秸秆还田年限
土壤团聚体
土壤有机碳
稻麦轮作
基于秸秆还田麦—稻连作全年定位减量施肥的效果研究
小麦
水稻
连作
秸秆还田
化肥减量
经济效益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长期秸秆还田提升稻麦轮作系统土壤供钾容量和强度
来源期刊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学科
关键词 秸秆还田 交换性钾 非交换性钾 钾吸附位点 钾释放动力学 钾供应强度 钾供应容量
年,卷(期) 2022,(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89-597
页数 9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1674/zwyf.2021464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秸秆还田
交换性钾
非交换性钾
钾吸附位点
钾释放动力学
钾供应强度
钾供应容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月刊
1008-505X
11-3996/S
大16开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2号
82-169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541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135501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