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观察电针对抑郁大鼠前额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哺乳动物雷帕霉素复合物1(BDNF/mTORC1)通路蛋白、突触相关蛋白表达和树突棘密度的影响,探讨电针促进突触可塑性改善抑郁的可能机制.方法:健康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和东莨菪碱组,每组9只.以慢性不可预测温和应激联合孤养的方法构建抑郁大鼠模型.电针组予电针"百会""印堂""合谷""太冲",20 min/次,每日1次,持续14 d;东莨菪碱组予腹腔注射东莨菪碱(25 mg/kg),每16 h注射1次,持续14 d.采用糖水偏好实验、新环境抑制进食实验观察各组大鼠的糖水偏好率、延迟进食时间;Western blot法检测前额叶BDNF/mTORC1通路蛋白和突触相关蛋白PSD95、Synapsin I和谷氨酸受体1(GluR1)的表达水平;高尔基染色法检测前额叶第Ⅴ层椎体神经元顶树突棘总密度以及成熟型、不成熟型和丝状伪足型树突棘密度.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糖水偏好率显著降低(P<0.001),延迟进食时间明显延长(P<0.001),前额叶BDNF、mTORC1、磷酸化mTORC1(p-mTORC1)和突触相关蛋白PSD95、Synapsin I和GluR1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01,P<0.01),树突棘总密度、成熟型和不成熟型树突棘密度显著减小(P<0.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和东莨菪碱组大鼠糖水偏好率显著升高(P<0.001),延迟进食时间明显缩短(P<0.001),前额叶BDNF、mTORC1、p-mTORC1和突触相关蛋白PSD95、Synapsin I和GluR1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P<0.01,P<0.001),树突棘总密度和不成熟型树突棘密度显著增高(P<0.001,P<0.01),电针组丝状伪足型树突棘密度显著增高(P<0.01),东莨菪碱组成熟型树突棘密度显著增高(P<0.001);电针组和东莨菪碱组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可能通过上调BDNF/mTORC1通路蛋白,促进突触相关蛋白PSD95、Synapsin I和GluR1表达,增加树突棘密度,调节突触可塑性,改善抑郁大鼠的抑郁症状.
推荐文章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突触可塑性中的作用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突触可塑性
长时程增强
长时程抑制
视觉模型中的抑制突触可塑性研究
脉冲时序相关可塑性
前馈网络
抑制性突触可塑性
赫布学习
反赫布学习
突触可塑性与学习记忆关系的研究进展
突触可塑性
修饰
长时程增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电针对抑郁大鼠前额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哺乳动物雷帕霉素复合物1通路及突触可塑性的影响
来源期刊 针刺研究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电针 抑郁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复合物1 突触可塑性
年,卷(期) 2022,(1) 所属期刊栏目 机制探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20,32
页数 7页 分类号 R245.9+7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702/j.1000-0607.201293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电针
抑郁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复合物1
突触可塑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针刺研究
月刊
1000-0607
11-2274/R
大16开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82-171
197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377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3453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