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D-二聚体对成年烧伤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科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3 861例成年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住院期间是否并发下肢DVT,将患者分为DVT组(77例)和非DVT组(3 784例),收集并比较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烧伤总面积、D-二聚体水平,入院时有无下肢烧伤、吸入性损伤,住院期间是否并发脓毒症/感染性休克及有无股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CVC)、外科手术史、输注浓缩红细胞。对数据行独立样本 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 χ2检验。选取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3 861例成年烧伤患者并发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独立危险因素预测3 861例成年烧伤患者并发下肢DVT的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最佳阈值及最佳阈值下的敏感度、特异度。采用Delong检验对AUC的质量进行比较,采用 χ2检验对最佳阈值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进行比较。 结果:2组患者性别及住院期间脓毒症/感染性休克发生情况、外科手术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者年龄、烧伤总面积、D-二聚体水平,入院时下肢烧伤情况、吸入性损伤情况,住院期间股静脉留置CVC和输注浓缩红细胞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8.17, Z值分别为-5.04、-10.83, χ2值分别为21.83、5.37、7.75、4.52, P<0.05或 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烧伤总面积和D-二聚体水平均是3 861例成年烧伤患者并发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分别为1.05、1.02、1.14,95%置信区间分别为1.04~1.06、1.00~1.03、1.10~1.20, P<0.05或 P<0.01)。年龄、烧伤总面积和D-二聚体水平预测3 861例成年烧伤患者并发下肢DVT的ROC的AUC分别为0.74、0.67、0.86(95%置信区间分别为0.68~0.80、0.60~0.74、0.83~0.89, P值均<0.01),最佳阈值分别为50.5岁、10.5%体表总面积、1.845 mg/L,最佳阈值下的敏感度分别为71.4%、70.1%、87.0%,最佳阈值下的特异度分别为66.8%、67.2%、72.9%。D-二聚体水平的AUC质量及最佳阈值下的敏感度、特异度均优于年龄( z=3.29, χ2值分别为284.91、34.25, P<0.01)和烧伤总面积( z=4.98, χ2值分别为326.79,29.88, P<0.01),年龄、烧伤总面积间的AUC质量及最佳阈值下的敏感度、特异度均相近( P>0.05)。 结论:D-二聚体水平是成年烧伤患者并发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其AUC质量及最佳阈值下的敏感度、特异度优于年龄和烧伤总面积,对成年烧伤患者并发下肢DVT具有较好预测价值。
推荐文章
Wells评分联合D-二聚体排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价值研究
静脉血栓形成
Wells 评分
D - 二聚体
灵敏度
特异度
D-二聚体在急性脑血管病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时的变化
脑血管病,急性
静脉血栓形成
D-二聚体
D-二聚体联合血栓弹力图预测脑出血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价值
脑出血
下肢深静脉血栓
D-二聚体
血栓弹力图
诊断价值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D-二聚体对成年烧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
来源期刊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学科
关键词 烧伤 下肢 静脉血栓形成 预测 D-二聚体
年,卷(期) 2022,(4)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35-340
页数 6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01021-00444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烧伤
下肢
静脉血栓形成
预测
D-二聚体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烧伤杂志
月刊
1009-2587
50-1120/R
大16开
重庆市沙坪坝区高滩岩正街
78-131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698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2805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