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材料工程       
摘要:
与Nb同族的V元素离子半径略小于W离子的半径,掺杂V元素可以提高氧化钨纳米线的离子扩散速率和结构稳定性。采用磁控溅射法和水热法制备V掺杂氧化钨纳米线薄膜,并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电化学测量装置探究不同V掺杂量对样品形态、成分以及电致变色性能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适当的V掺杂,样品的光学性能得到了提升。当V掺杂量为0.1%(原子分数)时,氧化钨薄膜表现出最佳的电致变色性能。晶面间距、V—O键的加强和氧空位浓度等因素是影响氧化钨薄膜电致变色性能的关键因素。本工作将为V掺杂氧化钨纳米线结构作为电致变色材料和器件的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推荐文章
添加聚乙烯醇改善三氧化钨电致变色薄膜性能的研究
溶胶-凝胶
三氧化钨薄膜
聚乙烯醇
电致变色
离子液体电沉积制备Cu掺杂 NiO 电致变色薄膜及其性能
电致变色
NiO
电沉积法
掺杂
离子液体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钒掺杂氧化钨纳米线的制备与 电致变色/储能性能
来源期刊 材料工程 学科
关键词 V元素 氧化钨 纳米线 电致变色
年,卷(期) 2023,(7)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8-187
页数 10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V元素
氧化钨
纳米线
电致变色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材料工程
月刊
1001-4381
11-1800/TB
大16开
北京81信箱-44分箱
1956-05-01
中文
出版文献量(篇)
5589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5709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