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科学通报期刊
出版文献量(篇)
2391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2145

皮肤科学通报

China Medical Abstracts of Dermatology -
曾用名: 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中国医学文摘|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

影响因子 0.6588
《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1984年创刊,为国家科委批准的卫生部医学情报管理委员会所辖的《中国医学文摘》系列刊物之一,属国家级医学情报检索期刊。为适应科技期刊的发展趋势,应广大读者、作者要求,本刊自2008年起全面改版,开始刊登论著、临床经验、性传播疾病、病例报告、综述、皮肤美容等一次文献。现已成为皮肤科及其它临床学科医药卫生人员,尤其是基层医务工作者全面了解国内皮肤科学动态和进展的必备参考... 更多
主办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
期刊荣誉:
92、95、98年荣获全国科技文献检索期刊评比三等奖 
ISSN:
1001-8077
CN:
61-1101/R
出版周期:
双月刊
邮编:
710004
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西五路157号
出版文献量(篇)
2391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2145
文章浏览
目录
  • 作者: 王娟 赵波 马慧群 马振友 马毳毳
    刊名: 皮肤科学通报
    发表期刊: 2015年1期
    页码:  1-6
    摘要: 目的 考证瘢痕名词的源流及规范.方法 回顾有关瘢痕的历史文献,以及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结果 瘢痕名词历史悠久,瘢、瘢痕、瘢痕疙瘩为国际及国家标准名词,蟹足肿和瘢痕疙瘩为国家中医标准名词.结论...
  • 作者: 何春涤 曲乐
    刊名: 皮肤科学通报
    发表期刊: 2015年1期
    页码:  7-10
    摘要: 目前认为瘢痕疙瘩为多基因遗传病,其确切病因不明.近年来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瘢痕疙瘩发病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遗传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一步揭示了一些特定基因如P53,Fas,c-myc,c-fos,...
  • 作者: 金哲虎
    刊名: 皮肤科学通报
    发表期刊: 2015年1期
    页码:  11-15
    摘要: 瘢痕疙瘩有着过度生长、侵犯邻近组织、手术切除后极易复发、治疗效果不佳等特点,成为当今整形外科和皮肤科的一个重大难题.瘢痕疙瘩发病机制迄今未明,本文从遗传机制、生物活性因子、胶原代谢等方面综述...
  • 作者: 周俊 马慧群
    刊名: 皮肤科学通报
    发表期刊: 2015年1期
    页码:  16-23
    摘要: 瘢痕是机体受到创伤后修复的自然产物,可根据组织病理学和临床特点分为浅表性瘢痕、萎缩性瘢痕、增生性瘢痕及瘢痕疙瘩.其发病机制较复杂,临床治疗较困难,特别是对于增生性瘢痕及瘢痕疙瘩,目前仍没有完...
  • 作者: 陈明岭
    刊名: 皮肤科学通报
    发表期刊: 2015年1期
    页码:  24-30
    摘要: 瘢痕疙瘩是皮肤科常见的良性肿瘤,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治疗方法多样,疗效不满意.中医药疗法以其疗效较好、安全性高等优势呈现出良好应用前景.笔者对近几年中医药治疗、预防瘢痕疙瘩的文献作一综述,...
  • 作者: 乌·乌日娜 刘佳 智艳萍 贾慧敏 黄艳萍
    刊名: 皮肤科学通报
    发表期刊: 2015年1期
    页码:  31-36
    摘要: 随着强脉冲光与非剥脱点阵激光的问世,痤疮凹陷性瘢痕的治疗相对变得容易许多.而且治疗效果好,不良反应小.强脉冲光在皮肤美容界应用广泛,在治疗早期痤疮痘痕及浅表凹陷性瘢痕方面有较为明显的疗效.另...
  • 作者: 朱莲花 金春玉
    刊名: 皮肤科学通报
    发表期刊: 2015年1期
    页码:  37-40
    摘要: 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是近年来在临床上用于治疗瘢痕的新技术,可用于痤疮瘢痕、外伤后瘢痕等治疗,显著改善瘢痕的色泽、质地和凹陷程度,不良反应少.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治疗瘢痕是一种疗效较好、治疗过程安...
  • 作者: 汪炜 阎乎玲
    刊名: 皮肤科学通报
    发表期刊: 2015年1期
    页码:  41-43
    摘要: 瘢痕是因机体受到外界各种创伤引起的正常皮肤外观形态和组织病理学改变的结果,有研究表明,瘢痕若无限制生长,会诱发各种并发症,给患者带来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痛苦,此前已有药物用于瘢痕临床治疗中,本...
  • 作者: 周俊峰 宋洋 李珊山
    刊名: 皮肤科学通报
    发表期刊: 2015年1期
    页码:  44-50
    摘要: 凹陷性瘢痕是最常见的痤疮后遗症,严重时可对面部容貌造成不良影响.凹陷性瘢痕有多种类型,按照其大小、深度、质地可以分为冰锥样瘢痕、厢车样瘢痕、碾压样瘢痕等,且痤疮瘢痕还可有不同的颜色改变.不同...
  • 作者: 朱莲花
    刊名: 皮肤科学通报
    发表期刊: 2015年1期
    页码:  51-55
    摘要: 凹陷性皮肤瘢痕严重损害患者的外观,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巨大影响,目前对于防治凹陷性瘢痕还没有特效方法.根据现有的理论基础,瘢痕的防治主要是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胶原的合成、分泌及过度沉积.本文...
  • 作者: 姜日花
    刊名: 皮肤科学通报
    发表期刊: 2015年1期
    页码:  56-60
    摘要: 外科手术是治疗瘢痕疙瘩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它可切除瘢痕组织,去除刺激瘢痕生长的外在因素,同时也可为其他治疗创造条件,但单纯手术治疗复发率极高,且复发后的瘢痕疙瘩要较术前扩大,故不作为首选疗法....
  • 作者: 栗玉珍
    刊名: 皮肤科学通报
    发表期刊: 2015年1期
    页码:  61-64
    摘要: 瘢痕疙瘩是一种慢性异常纤维增生性皮肤病,可引起身体功能障碍和外观的缺陷.瘢痕疙瘩的治疗仍是一大难题,目前尚无广泛认可的安全有效治疗方法.研究证实,妊娠可影响瘢痕疙瘩的形成和发展.而妊娠期瘢痕...
  • 作者:
    刊名: 皮肤科学通报
    发表期刊: 2015年1期
    页码:  65-77
    摘要:
  • 作者:
    刊名: 皮肤科学通报
    发表期刊: 2015年1期
    页码:  78-90
    摘要:
  • 作者:
    刊名: 皮肤科学通报
    发表期刊: 2015年1期
    页码:  90-95
    摘要:
  • 作者:
    刊名: 皮肤科学通报
    发表期刊: 2015年1期
    页码:  95-99
    摘要:
  • 作者:
    刊名: 皮肤科学通报
    发表期刊: 2015年1期
    页码:  99-102
    摘要:
  • 作者: 吴小粉 王开云 许霞
    刊名: 皮肤科学通报
    发表期刊: 2015年1期
    页码:  103-104
    摘要: 目的 观察口服消痤丸联合红蓝光照射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136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48例口服消痤丸0.6g,3次/d,4周为一疗程,同时予红蓝光交替照射,其输出波长:红...
  • 作者: 刘宏杰 薛丽
    刊名: 皮肤科学通报
    发表期刊: 2015年1期
    页码:  105-106
    摘要: 患者女,31岁.左胸部结节1年.9年前患者曾行左胸壁脂肪瘤切除术.患者曾在当地医院多次误诊为瘢痕.经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化染色,诊断为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 作者: 浦宇 陈文晖
    刊名: 皮肤科学通报
    发表期刊: 2015年2期
    页码:  109-118
    摘要: 光作为治疗手段的应用可追溯到数千年前.然而,直到上个世纪光治疗的应用才在医学上得到发展.早期的研究发现光敏剂联合光照杀灭细胞的现象具有氧依赖性,并首次提出了“光动力效应”(photodyna...
  • 作者: 孙彩虹 顾恒
    刊名: 皮肤科学通报
    发表期刊: 2015年2期
    页码:  119-127
    摘要: 随着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光敏剂、光源方面都相继有新产品或新方案推出,其在皮肤病诊断中的应用和适应症的拓展已有很大进展.PDT不但用...
  • 作者: 李福伦 邱海霞 雷霞 黄正
    刊名: 皮肤科学通报
    发表期刊: 2015年2期
    页码:  128-132
    摘要: 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可用于治疗多种癌前病变、恶性肿瘤、血管疾病和感染性疾病.其疗效不仅取决于光动力学反应对靶细胞的直接作用,病灶局部的炎性反应和免疫...
  • 作者: 王佩茹 王秀丽
    刊名: 皮肤科学通报
    发表期刊: 2015年2期
    页码:  133-140
    摘要: 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目前已经广泛用于尖锐湿疣、非黑素瘤型皮肤癌及癌前病变、痤疮等多种皮肤疾病,且取得良好疗效.治疗参数的优化、光敏剂、光源的进展不断促进其在皮肤科的应用.本文对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
  • 作者: 刘军连 吕世超 李斌 米霞 郑和义
    刊名: 皮肤科学通报
    发表期刊: 2015年2期
    页码:  141-145
    摘要: 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一种非侵入性靶向性治疗方法.用于治疗皮肤浅表肿瘤,如:日光性角化、基底细胞癌、鲍温病等.随着人们对ALA-PDT认识的深入,近...
  • 作者:
    刊名: 皮肤科学通报
    发表期刊: 2015年2期
    页码:  145,174-222,封3
    摘要:
  • 作者: 吕婷 王宏伟 缪飞
    刊名: 皮肤科学通报
    发表期刊: 2015年2期
    页码:  146-151
    摘要: 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近年来用于皮肤癌治疗的一项新兴技术,可有效用于光线性角化病、原位鳞癌、基底细胞癌等皮肤肿瘤的治疗,尤其适用于那些不能耐受手术、...
  • 作者: 赵邑
    刊名: 皮肤科学通报
    发表期刊: 2015年2期
    页码:  152-156
    摘要: 鲜红斑痣是最常见的血管畸形之一,影响容貌,常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社会心理障碍.尽管激光技术的发展给鲜红斑痣的治疗带来了一些希望,但当前仍没有理想的治愈鲜红斑痣的方法.光动力治疗已经被成功应用于肿...
  • 作者: 涂亚庭 钟雪莲 陈宏翔
    刊名: 皮肤科学通报
    发表期刊: 2015年2期
    页码:  157-166
    摘要: 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自20世纪90年代在皮肤科兴起以来,初期PDT主要被应用于光线性角化病、皮肤恶性肿瘤、癌前病变、尖锐湿疣的治疗,经过多年的不断研...
  • 作者: 刘晔 项蕾红
    刊名: 皮肤科学通报
    发表期刊: 2015年2期
    页码:  167-173
    摘要: 光动力疗法是一种十分有前景的无创的光化学疗法.主要适应症为实体肿瘤和血管性疾病,还具有一定的抗微生物学效应,除了用于皮肤肿瘤外,还用于痤疮、光老化、银屑病等疾病的治疗.本文就光动力疗法在痤疮...
  • 作者: 张启国 王勉 蔡良奇 陈盛根 黄一锦
    刊名: 皮肤科学通报
    发表期刊: 2015年2期
    页码:  223-227
    摘要: 目的 观察光动力疗法治疗基底细胞癌(BCC)的临床疗效.方法 15例BCC患者予5-氨基酮戊酸(ALA)涂于皮损处3h~4h后行红光照射治疗约30min,能量密度范围在80~180J/cm2...

皮肤科学通报基本信息

刊名 皮肤科学通报 主编 肖生祥
曾用名 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中国医学文摘|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
主办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出版周期 双月刊 语种
chi
ISSN 1001-8077 CN 61-1101/R
邮编 710004 电子邮箱 wenzhaixg@126.com
电话 029-87678312 网址
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西五路157号

皮肤科学通报评价信息

期刊荣誉
1. 92、95、98年荣获全国科技文献检索期刊评比三等奖

皮肤科学通报统计分析

被引趋势
(/次)
(/年)
学科分布
研究主题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