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正> 长期以来,人们谈论文学的社会作用,一般都把它区分为教育作用、认识作用和美感作用三种。这种提法把文学的社会作用看成是多元的,文学可以独立地发挥三种不同的作用。而教育作用和认识作用也为科学所具备,文学的特殊性似乎仅仅在于美感作用这一点上。对于人类生活来说,教育的任务显然更为迫切和重要,于是,教育作用自然而然被视为文学的主导作用,美感作用便降为从属的地位,仿佛只是提高教育作用的点缀品。到了极左思潮泛滥时期,人们就避而不谈美感作用了,文学只被允许起政治教化的作用,充当所谓“阶级斗争的工具”,而走上了死胡同。从这里可以看出,从文学社会作用的区分到文学教育作用主导论,再到文学工具论,这是合乎逻辑的发展。这就向人们提出一个问题:把文学的社会作用区分为教育、认识和美感三种,这种提法是否准确、科学?对这种长期流行的文学功用观,我认为有重新探讨的必要。
推荐文章
试析儒家重教化讽喻的文学观
儒家
教化讽喻
文学观
欧阳修文学中的自然观
自然观
山水
儒释道
审美
欧阳修
试析儒家重教化讽喻的文学观
儒家
教化讽喻
文学观
玄学奇喻与新批评文学有机整体观
新批评
文学有机整体观
玄学奇喻
张力
多恩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评流行的文学功用观
来源期刊 学术评论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认识作用 政治教化 极左思潮 社会作用 工具论 作用区 生活理想 古典文学作品 山水诗 精神能力
年,卷(期) 1981,(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0-54
页数 5页 分类号 I2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认识作用
政治教化
极左思潮
社会作用
工具论
作用区
生活理想
古典文学作品
山水诗
精神能力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学术评论
双月刊
35-1313/C
16开
福州市柳河路18号
34-85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939
总下载数(次)
24
总被引数(次)
2226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