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生态学报       
摘要:
运用回归分析、通径分析和网络理论探讨了小麦植株体内氨基酸、蔗糖、水分和温度、光照等因子对禾谷缢管蚜种群数量及其胚胎数的单个影响和综合作用.结果表明,单个因子对麦蚜的作用符合二次多项式或三次多项式关系,5个因子的共同作用以多元非线性回归模型=拟合比较合理.计算结果指出,麦株体内蔗糖含量对麦蚜种群消长和胚胎数的影响占主导地位,其它因子所起的作用与麦蚜在麦株上所处的部位有关.最后提出了氨基酸等5因子对穗蚜种群消长起共同作用的通径网络模型.
推荐文章
亚致死浓度毒死蜱和异丙威对禾谷缢管蚜试验种群的影响
禾谷缢管蚜
毒死蜱
异丙威
生命表
亚致死浓度
基于EPG的麦长管蚜、麦二叉蚜和禾谷缢管蚜取食行为比较
麦长管蚜
麦二叉蚜
禾谷缢管蚜
EPG
取食策略
传毒
影响禾缢管蚜翅型分化的因子初探
禾缢管蚜
翅型分化
相关因子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对禾谷缢管蚜种群动态的影响
禾谷缢管蚜
CO2浓度
土壤水分含量
小麦
叶片化学成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影响禾谷缢管蚜种群密度的因子分析
来源期刊 生态学报 学科
关键词 禾谷缢管蚜 种群密度 相关因子 通径网络
年,卷(期) 1998,(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88-192
页数 5页 分类号 S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0933.1998.02.01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益众 扬州大学农学院植保系 126 1441 21.0 31.0
2 戴志一 扬州大学农学院植保系 8 234 8.0 8.0
3 李浩 扬州大学农学院植保系 21 92 7.0 9.0
4 赵田芬 扬州大学农学院植保系 1 1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14)
二级引证文献  (16)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禾谷缢管蚜
种群密度
相关因子
通径网络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学报
半月刊
1000-0933
11-2031/Q
16开
1981-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991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51689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