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PCR-Cloning技术和DNA重组技术,构建了两类IL-2-PE40' 嵌合基因的表达载体,分别由IPTG和温度(42 ℃)诱导表达.在对表达产物进行了酶切位点和片段大小、电泳迁移率、分子量的初步鉴定后,又对融合蛋白的白细胞介素2(IL-2)和PE40'组分的抗原性进行了ELISA鉴定.从菌体蛋白中初步分离纯化了重组毒素,并测定其对细胞表面表达IL- 2受体的活化T淋巴细胞的靶向杀伤效应及对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IL-2-PE40'融合蛋白确实对IL-2R+ 细胞具有明显的靶向杀伤效应并呈剂量依赖关系,与对照组相比,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6、24、48 h),杀伤效应趋于增强(P<0.05). 混合淋巴细胞培养结果显示,该融合蛋白对单相和双相反应均有不同程度的免疫抑制作用(P<0.01).
推荐文章
白细胞介素-2协同白细胞介素-18活化自然杀伤细胞活性的作用
白细胞介素-2
白细胞介素-18
自然杀伤细胞
骨髓瘤细胞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0对角朊细胞增殖及产生细胞因子的影响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0
角朊细胞
细胞因子
银屑病
鸡白细胞介素2在毕赤酵母细胞中的表达
鸡IL-2
pPIC9
毕赤酵母
免疫增强剂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白细胞介素2-重组毒素对活化T淋巴细胞的靶向杀伤效应
来源期刊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重组毒素 白细胞介素2 靶向杀伤 绿脓杆菌外毒素
年,卷(期) 1999,(3)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94-197
页数 分类号 R7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870/j.issn.1672-0741.1999.03.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韩玲 同济医科大学实验医学研究中心分子生物学研究室 3 13 2.0 3.0
2 杨渝珍 同济医科大学实验医学研究中心分子生物学研究室 7 57 4.0 7.0
3 舒平 同济医科大学实验医学研究中心分子生物学研究室 2 11 1.0 2.0
4 毕美霞 同济医科大学实验医学研究中心分子生物学研究室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重组毒素
白细胞介素2
靶向杀伤
绿脓杆菌外毒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双月刊
1672-0741
42-1678/R
大16开
武汉市航空路13号同济医学院学报
38-37
195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488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2572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