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1993~1995年中国对虾发生暴发性流行病,经对患病对虾作组织病理学研究和电镜观察,发现此病以消化系统病变最为严重,肝胰腺、胃及肠道上皮层发生变性和坏死,上皮细胞破坏,细胞核肿大;结缔组织发生水肿,血淋巴细胞浸润.在电镜下,病变组织的细胞核内充满一种杆状病毒,大小为260~310nm×90~110nm,外被双层囊膜,不形成包涵体.纯化的病毒经负染后在电镜下见到的大多数是病毒核衣壳,大小为286nm×63nm.用病虾肝胰腺和肠道组织制备的接种液,经3种不同途径人工感染健康对虾,均能引起发病死亡,死亡率为56.2%~84.0%,并能从病虾组织中见到一致的杆状病毒.研究表明,引起中国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的病原是一种杆状病毒,其分类地位有待进一步研究确定.
推荐文章
对虾杆状病毒病暴发式大流行的生态机理初步研究
对虾人工养殖
杆状病毒
暴发式大流行
群体感染模型
对虾白斑杆状病毒(WSBV)对斑节对虾的实验感染与病理学研究
白斑杆状病毒
斑节对虾
组织病理
超微病理
海捕中国对虾杆状病毒的检测
中国对虾
杆状病毒
多聚酶链反应技术
核酸探针
斑点杂交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中国对虾杆状病毒病的初步研究
来源期刊 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对虾 杆状病毒 病理学 暴发性流行病 人工感染
年,卷(期) 1999,(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3-37
页数 5页 分类号 S945.1
字数 414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7-824X.1999.02.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永坤 扬州大学畜牧兽医学院动物医学系 92 1155 21.0 31.0
2 朱国强 扬州大学畜牧兽医学院动物医学系 183 1462 21.0 30.0
3 朱坤熹 扬州大学畜牧兽医学院动物医学系 13 186 9.0 13.0
4 孙龙生 扬州大学畜牧兽医学院动物医学系 85 456 12.0 18.0
5 严维巍 扬州大学畜牧兽医学院动物医学系 25 571 15.0 2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对虾
杆状病毒
病理学
暴发性流行病
人工感染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季刊
1007-824X
32-1472/N
大16开
江苏省扬州市大学南路88号
28-48
197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577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811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