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DNA体外重组技术构建了蓝细菌Synechocystis sp PCC 6803缺失突变株ORF469-,其染色体DNA中与不依赖于光的叶绿素合成途径相关的ORF469片段被红霉素抗性基因所取代. 该突变株细胞内叶绿素的含量完全受培养过程中光的控制. 培养获得的叶绿素含量分别为9.427μg.mg-1和0.695μg.mg-1的两类藻细胞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了热模拟降解,分析了热解产物烷烃生物标志物特征,发现两类细胞在类异戊二烯烃的相对含量上差异明显. 低叶绿素含量的蓝藻样品热解产物中Pr/nC17和Ph/nC18值为0.192和0.216,分别是高叶绿素含量蓝藻样品的1/3和1/7. 实验结果为叶绿素分子是植烷和姥鲛烷等类异戊二烯烷烃的分子来源提供了直接的证据,并进一步证实了藻细胞中脂类分子是决定其热解产烃量的主要控制因素. 实验结果表明, 现代分子生物学与有机地球化学的结合可以为某些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分子来源研究提供新的可行途径.
推荐文章
原油中高分子量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特征
生物标志化合物 高分子生物 标志化合物 蜡 HTGC GC-MS
微生物来源抗肿瘤先导化合物的靶向筛选研究
靶向筛选
雷帕霉素
结构类似物
微生物基因工程育种技术的研究进展
基因工程育种
基因定点突变
易错PCR
DNA重排
基因组重排
杨树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基因工程
遗传图谱
克隆
遗传改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利用基因工程方法研究生物标志化合物分子来源
来源期刊 科学通报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Synechocystis DNA体外重组 叶绿素 类异戊二烯烃 生物标志物
年,卷(期) 2000,(1) 所属期刊栏目 简报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9-75
页数 7页 分类号 Q78
字数 460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023-074X.2000.01.01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傅家谟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153 4346 36.0 58.0
2 盛国英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152 4247 36.0 58.0
3 吴庆余 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 23 972 14.0 23.0
4 戴俊彪 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 38 50 4.0 7.0
5 彭卫民 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 4 98 3.0 4.0
6 王睿勇 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 1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5)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Synechocystis
DNA体外重组
叶绿素
类异戊二烯烃
生物标志物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科学通报
旬刊
0023-074X
11-1784/N
大16开
北京东城区东黄城根北街16号
80-213
195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887
总下载数(次)
74
总被引数(次)
20401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