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实验对正常海带用褐藻酸降解菌进行人工感染,经培养使其产生烂斑,通过组织显微切片进行比较观察,发现褐藻酸降解菌首先侵入内皮层,然后再逐渐侵入到外皮层、髓部,最终导致海带病烂.切片中发现在侵染海带切片内皮层的细胞中,有大量储藏颗粒,形状为椭圆或圆形.其直径范围在1.5~4.0 μm之间,平均直径为2.7 μm.该颗粒主要存在内皮层,从其产生到消亡的过程分析,与褐藻酸降解菌的侵入有关,并作为营养起到促进菌增殖的作用.
推荐文章
褐藻酸降解茵诱发海带病烂的组织细胞学观察
海带
褐藻酸降解菌
病烂
组织细胞学
褐藻酸降解菌感染海带过程中几种酶的作用比较
海带
褐藻酸降解菌
感染
褐藻酸
褐藻酸降解菌感染下海带活性氧产生的研究
活性氧
海带
褐藻酸降解菌
感染
海带多酚的产生与抗褐藻酸降解菌感染的相关性
海带
褐藻酸降解菌
抗性
相关性
多酚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褐藻酸降解菌引起海带内皮层细胞储藏颗粒变化的初步研究
来源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海带 内皮层 储藏颗粒 褐藻酸降解菌
年,卷(期) 2001,(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5-58
页数 4页 分类号 S968
字数 258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7075.2001.03.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成圣 青岛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 18 277 10.0 16.0
2 唐学玺 青岛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 53 1361 24.0 35.0
3 杨震 青岛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 17 279 8.0 16.0
4 王艳玲 青岛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 5 103 3.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5)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海带
内皮层
储藏颗粒
褐藻酸降解菌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渔业科学进展
双月刊
1000-7075
37-1466/S
大16开
山东省青岛市南京路106号(黄海水产研究所)
24-153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367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28561
相关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
英文译名:National Basic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973.gov.cn/
项目类型:
学科类型:农业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