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文试图通过对福斯特的代表作《印度之行》文本形式的分析,揭示其中的诗性和乐感,以求建构出作品的审美视图.作品的标题取自同名诗歌使其具有了诗名,内容表达了类似的"联结"愿望使其具有了诗心,象征意象的反复出现使其具有了诗的内在形式.三部式结构和每部分开篇的预示作用与一部交响乐的3个乐章和序曲相对应,人物演唱的歌曲营造了音乐环境,反复出现的意象如同音乐作品中的小乐句,赋予作品节奏感.
推荐文章
儿童的诗性智慧与幼儿教师的诗性素养
儿童
诗性智慧
儿童诗
诗性素养
从《印度之行》的人物关系看东西文化冲突
文化交往
东方
西方
文化冲突
关系
在古诗词教学中唤醒儿童的“诗性智慧”
古诗词教学
诗性智慧
教学策略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印度之行》的诗性和乐感
来源期刊 外国文学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福斯特 《印度之行》 诗性 乐感
年,卷(期) 2001,(3) 所属期刊栏目 评论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8-62
页数 5页 分类号 I712
字数 618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2-5529.2001.03.01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丁建宁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10 44 3.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5)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福斯特
《印度之行》
诗性
乐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外国文学
双月刊
1002-5529
11-1248/I
16开
北京西三环北路19号
2-450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276
总下载数(次)
1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