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我的记忆里,头次接触外国文艺,是国文课老师讲解的《最后一课》.我一直记得很清楚,那是胡适翻译的法国作家都德的短篇小说.我正在读高小,抗日战争开始了.那时广西的统治者李(宗仁)、白(崇禧)、黄(旭初)一直大力宣传抗日,我从初小一年级开始就知道日本是坏蛋.都德这篇小说,讲的是普法战争以法国认输割地而结束后,一位国文教师给即将变成德国领土的一间小学的学生上最后一堂法语课.老师语重心长的关于努力自学法语(从此之后,国文课教的是德语)的教诲,小学生对自己过去不够用功的后悔,一句句都在敲打着我们的心灵:我们千万不能也来如此这般的"最后一课"!还好,经过八年抗战,虽然困在敌后,我们终于避免了"最后一课".
推荐文章
《我爱这土地》赏析
《我爱这土地》
意象
视角转换
基于Qtopia的嵌入式Linux俄文解决方案
嵌入式Linux
Qtopia
俄文图形界面
输入法程序
文学作品中的族裔文化身份阐释——《我爱比尔》和《最蓝的眼睛》之比较研究
自我文化身份
族裔文化身份
文化身份阐释
<我爱比尔>
<最蓝的眼睛>
苏俄时期多党制的实践
苏俄
多党制
苏维埃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我爱苏俄文学
来源期刊 俄罗斯文艺 学科
关键词
年,卷(期) 2001,(3) 所属期刊栏目 作家之页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8
页数 1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俄罗斯文艺
季刊
1005-7684
11-5702/I
16开
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2-541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887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264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