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摘要:
采用液相氧化法和循环动态吸氧法研究了喹啉及吲哚对饱和烃氧化性能的影响.循环动态吸氧实验结果表明,低氮浓度的氮化合物能促进饱和烃的氧化,高氮浓度的氮化合物能提高饱和烃氧化的诱导期.但在诱导期的前后阶段内,氮化合物对饱和烃氧化的影响程度不一致.液相氧化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的形态也是影响饱和烃氧化的重要因素,吲哚与金属铜具有协同促进饱和烃氧化的作用,而吲哚与环烷酸铜则有很好的抑制饱和烃氧化的效果.当有硫化合物共存且硫氮原子比不同时,喹啉和甲基苄基硫醚分别是影响饱和烃氧化最显著的因素.所以氮化合物对饱和烃氧化的作用受氮化合物浓度、氧化反应时间、催化剂的形态及硫、氮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复杂因素的影响.
推荐文章
煤中低分子化合物及对煤炭转化性能的影响
低分子化合物
结构
溶剂萃取
芳香偶氮化合物的合成研究进展
芳香偶氮化合物
合成方法
偶联
综述
Fe3Si金属间化合物高温抗氧化性能研究
Fe3Si金属间化合物
氧化动力学
高温抗氧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氮化合物对饱和烃氧化性能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关键词 氮化合物 氧化 影响因素 饱和烃
年,卷(期) 2001,(3) 所属期刊栏目 应用化学与工业催化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3-35,41
页数 4页 分类号 TQ031.7|TE626.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5870.2001.03.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周亚松 15 322 10.0 15.0
2 林世雄 18 161 9.0 1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4)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氮化合物
氧化
影响因素
饱和烃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673-5005
37-1441/TE
大16开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西路66号
1959-10-01
中文
出版文献量(篇)
4211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6519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