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青霉胺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的最佳方案。方法选择青霉胺小剂量组[5~10mg/(kg·d)]、中剂量组[11~16mg/(kg·d)]两种剂量治疗肝豆状核变性,观察其临床症状、每周日均尿排铜量(连续观察8周)及副作用。结果治疗前6周中剂量组较小剂量组驱铜效果好(P<0.01),6周后两组驱铜量趋于相对稳定(P>0.05)。治疗期间两组的副作用无明显差异。结论肝豆状核变性治疗于急性期(前6周)宜选用中剂量,急性期后(6周后)宜选用小剂量。
推荐文章
肝豆状核变性的循证治疗
肝豆状核变性
治疗
循证医学
肝豆状核变性临床特点分析
肝豆状核变性
诊断
K-F环
铜蓝蛋白
误诊
脑保护治疗在肝豆状核变性临床治疗中的地位
肝豆状核变性
脑保护
中药
西药
不同剂量凯西莱治疗肝豆状核变性模型鼠的实验研究
凯西莱
铜负荷模型
肝豆状核变性
肝铜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两种剂量青霉胺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观察
来源期刊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青霉胺治疗剂量
年,卷(期) 2001,(3)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5-166
页数 2页 分类号 R72
字数 163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5-2224.2001.03.01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如明 山东省立医院儿科 15 67 5.0 7.0
2 孙文秀 山东省立医院儿科 17 51 4.0 6.0
3 马禄兴 5 6 2.0 2.0
4 温兆春 山东省立医院儿科 17 74 5.0 8.0
5 王学禹 山东省立医院儿科 10 14 3.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肝豆状核变性青霉胺治疗剂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月刊
1005-2224
21-1333/R
大16开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南京南街9号5层
8-171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817
总下载数(次)
26
总被引数(次)
6144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