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炎症反应是创伤后机体早期变化之一。失控性炎症反应所导致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对 机体构成严重损害。1992年,Deitch提出了“二次打击”假说,认为机体在受到任何一种损 伤后往往处于一种致敏状态,任何一种继发性损伤如感染,即使作用轻微,但只要超过宿主 清除能力,则可引起一系列放大的连锁反应,如细胞因子增加,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增强以 及微循环紊乱等,从而造成多器官系统功能损害。创伤、休克后脓毒症、MODS可能循以下 途 径发生、发展:创伤、休克等应激状态(首次打击)一方面引起机体LBP/CD14系统( 内毒素受体)表达上调,使机体对内毒素敏感性增高(致敏阶段);另一方面,由于免疫抑 制,肠 道通透性增高以及菌群紊乱等因素,促进肠源性内毒素易位,并聚积于局部组织(二次打 击)。组织内毒素通过上调的LBP/CD14系统激活多种炎性细胞,释放炎性细胞因子( TNF-α 、IL-I、PLA2等)。另一方面则进一步加重肠粘膜损伤,促进内毒素移位,致使炎症反应 不断放大、加重,最终导致全身失控性炎症反应SIRS和MODS(多器官功能紊乱)。 如何阻止和减轻创伤后内源性内毒素移位及其所致MODS的发生,一直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我们受《金匮要略》“中风病”用“填窍熄风”之法,“使旧风去而新风不受”的观点及 中医治疗“血脱(创伤引起的失血性休克)”的启发,提出了“填窍熄风方(大黄20 g,当 归、川芎、龙骨、牡蛎、矾石各10 g)”。以防失血休克胃肠粘膜损伤和细菌及内毒素移位 为重点,从多方面、多途径阻止休克进一步发展,制止MODS发生。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大黄、当归、川芎单独应用时,均能在某些环节上发挥较好的抗休克作 用。如大黄能明显降低失血性休克大鼠肠粘膜通透性,阻止肠道内毒素吸收,对应激性胃肠 粘膜病变有明显治疗作用。大黄、当归、川芎对胃肠粘膜血运障碍均有明显改善作用,都能 清除氧自由基、对某些细胞因子的释放有调理作用,大黄和川芎嗪对许多肠道致病菌有抑制 作用等。 因此运用“填窍熄风方”,发扬祖国医学的优势,来保护胃肠道细胞,调理细胞 因子的释放,从多层次制止MODS发生,对休克的防治有重大意义。
推荐文章
反舰导弹打击近岸目标二次开关机决策研究
反舰导弹
近岸目标
二次开关机
决策
大蒜二次生长原因及防止途径
大蒜
二次生长
原因
防止途径
二次放行方法在航线分析中的应用
二次放行
飞行计划
备份油
航线设计
斜楔在解决二次冲击痕中的应用
斜楔成形
二次冲击痕
CAE分析
冲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填窃熄风方”在防止"二次打击”中作用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年,卷(期) 2001,(11) 所属期刊栏目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六届全休克学术会议论文摘要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37
页数 1页 分类号 R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4718.2001.11.09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陆松敏 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 62 396 11.0 17.0
2 惠焕云 1 1 1.0 1.0
3 陆松磐 1 1 1.0 1.0
4 陆超贤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月刊
1000-4718
44-1187/R
大16开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大道西601号
46-98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461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8494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