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求心脏俞募穴与心脏的形态学联系通路,并揭示心脏俞募穴治疗心脏疾病的作用机理.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三组,以荧光双标记法观察每组脊神经节标记细胞出现的数目.结果:心脏俞募穴与心脏的共同传入神经元都主要分布在T2~T5,以T5最集中.结论:心脏俞募穴与心脏的联系通路可能是通过相同或相近的传入神经,并在脊神经节背角神经元进行整合后传入大脑中枢,故推断脊神经节是俞募穴刺激效应具有相对特异性的形态学基础之一.
推荐文章
胃俞募穴与胃特异性联系通路的荧光双标法研究
显微镜检查,荧光
穴,胃俞
穴,中脘
气街
神经节,脊
肾俞募穴与肾特异性联系通路的荧光双标法研究
脊神经节
"肾俞""京门"肾
荧光素双标记法
间接法和捕捉法检测特异性IgM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的比较
乙型病毒性肝炎
肾综合征出血热
间接ELISA
捕捉ELISA
IgM
慢性荨麻疹患者过敏原特异性IgE与特异性IgG分析
慢性荨麻疹
特异性IgE
特异性IgG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心俞募穴与心脏特异性联系通路的荧光双标法研究
来源期刊 针刺研究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俞募穴与脏腑联系 荧光双标法 脊神经节
年,卷(期) 2002,(4) 所属期刊栏目 实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45-248
页数 4页 分类号 R224
字数 271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0607.2002.04.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徐斌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重庆实验室 226 2692 27.0 42.0
2 项晓人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重庆实验室 55 874 17.0 28.0
3 郭长青 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 160 1954 26.0 36.0
4 谷世喆 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 56 772 15.0 26.0
5 衣华强 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 12 300 7.0 12.0
6 童晨光 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 4 164 4.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5)
同被引文献  (46)
二级引证文献  (73)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10)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4(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5(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6(1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7(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8(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9(1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20(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俞募穴与脏腑联系
荧光双标法
脊神经节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针刺研究
月刊
1000-0607
11-2274/R
大16开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82-171
197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377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3453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