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地形指数模型(TOPMODEL)用地形指数在流域中的空间格局来确定流域饱和缺水量的空间分布和产流区的空间位置与范围,物理意义明确.本文介绍了地形指数的物理基础及其与土壤水分的关系.分析了地形指数空间变化与汇流面积a及局地坡度空间变化的关系,a范围内有效汇流面积的变化,提出了一种确定a上限值的方法.最后利用长江上游区梭磨河流域100m×100m的数字高程模型(DEM)计算了该流域不同河流起始临界值时的地形指数.
推荐文章
地形跟随/地形回避半物理仿真系统
实时操作系统
VxWorks
航迹规划
地形匹配
视景系统
半物理仿真
TOPMODEL中地形指数计算方法的探讨
地形指数ln(α/tan β)
计算方法
TOPMODEL
等高线长
累积汇流面积
DEM分辨率对地形湿度指数的影响
地形湿度指数
DEM
分辨率
一种通过地形指数计算流域蓄水容量的方法
分布式水文模型
地形指数
单元格蓄水容量
对数维布尔分布函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地形指数的物理意义分析
来源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地形指数 物理意义 有效汇流面积 地形指数计算 梭磨河流域
年,卷(期) 2002,(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3-110
页数 8页 分类号 P208
字数 402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7-6301.2002.02.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秀彬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140 10866 52.0 103.0
2 邓慧平 南通师范学院地理系 2 330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24)
同被引文献  (342)
二级引证文献  (960)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4(13)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8)
2005(1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06(40)
  • 引证文献(15)
  • 二级引证文献(25)
2007(51)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43)
2008(53)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46)
2009(64)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58)
2010(67)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59)
2011(70)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63)
2012(90)
  • 引证文献(12)
  • 二级引证文献(78)
2013(79)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71)
2014(79)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72)
2015(88)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80)
2016(87)
  • 引证文献(10)
  • 二级引证文献(77)
2017(98)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91)
2018(86)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80)
2019(76)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72)
2020(2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地形指数
物理意义
有效汇流面积
地形指数计算
梭磨河流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理科学进展
月刊
1007-6301
11-3858/P
16开
北京安外大屯路甲11号
2-940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699
总下载数(次)
11
总被引数(次)
11748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