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进一步探讨和阐明E6蛋白的致癌机制以及充分认识新发现的抑癌基因p73的作用,在体外通过免疫共沉淀法研究p73和牛乳头瘤病毒1型E6蛋白(BPV-1 E6)的相互结合情况,后将表达p73和BPV-1 E6的质粒导入SAOS-2细胞内,进一步研究细胞内E6蛋白对p73蛋白的诱导凋亡和转录活化功能等生物学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BPV-1 E6与p73蛋白结合较弱,且未检测到E6能诱导p73蛋白的降解.在SAOS-2细胞内,BPV-1 E6 蛋白确实能部分抑制p73蛋白的诱导细胞凋亡的功能,并且 E6蛋白对p73蛋白的转录激活作用也有影响,但这种影响作用颇弱.
推荐文章
肺癌组织中人乳头状瘤病毒E6蛋白的表达
人乳头状瘤病毒
肺癌
免疫组织化学
人乳头瘤病毒致癌特性及其E6和E7蛋白致癌机制的研究进展
人乳头瘤病毒
E6蛋白
E7蛋白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端粒酶
人乳头瘤病毒16型E6蛋白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人乳头瘤病毒16型
早期蛋白6
真核表达
脑星形细胞瘤组织p73和p53蛋白的表达
P73
P53
星形细胞瘤
免疫组织化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牛乳头瘤病毒E6蛋白与p73蛋白的相互作用
来源期刊 基础医学与临床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乳头瘤病毒 E6蛋白 p73蛋白
年,卷(期) 2002,(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8-142
页数 5页 分类号 R730.2
字数 299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6325.2002.02.010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乳头瘤病毒
E6蛋白
p73蛋白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基础医学与临床
月刊
1001-6325
11-2652/R
大16开
北京东单三条5号
82-358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613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29500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