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揭示家族性多发性结肠息肉以及癌变的机理,为癌前监控和早期发现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用RPMI 1640和Tc 199培养基,采用微量全血培养法,在正常叶酸和低叶酸两种培养条件下,对3个家族性多发性结肠息肉家系中的61名成员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了较全面的染色体分析.结果发现在正常叶酸和低叶酸培养条件下,绝大多数家族性多发性结肠息肉患者外周血染色体畸变率明显升高,正常叶酸组FPC患者为6.95%,低叶酸组FPC患者为10.5%.患者中出现的脆性部位频率较高的有3p14、1p22和1p32等.结论家族性多发性结肠息肉患者染色体脆性部位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染色体脆性部位与癌基因、癌断点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推荐文章
Notch家族成员遗传学变异预示乳头状甲状腺癌高复发风险
乳头状甲状腺癌
Notch
无病生存期
PI3K/Akt信号通路
MAPK信号通路
单、多发性结直肠息肉患者的人群特征比较
结直肠息肉
多发性息肉
人群特征
多发性骨髓瘤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
多发性骨髓瘤
分子细胞遗传学
荧光原位杂交预后
家族性偏瘫型偏头痛的遗传学研究进展
偏头痛
先兆偏头痛
遗传
综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家族性多发性结肠息肉家族成员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来源期刊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家族性多发性结肠息肉/遗传学 脆性部位 细胞遗传学
年,卷(期) 2002,(2)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医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
页数 4页 分类号 R735.3+5|R394.3
字数 199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8-4118.2002.02.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爱菊 3 2 1.0 1.0
2 周长文 10 23 3.0 4.0
3 陶淑玲 8 15 2.0 3.0
4 刘洪建 1 1 1.0 1.0
5 潘秋玉 1 1 1.0 1.0
6 杨爱景 2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3)
197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家族性多发性结肠息肉/遗传学
脆性部位
细胞遗传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季刊
1008-4118
37-1289/R
大16开
山东菏泽市牡丹区大学路1950号
198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353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608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