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阐明针刺捻转补法与泻法的操作是否存在效应上的差异,并探讨其效应差异是否为补泻效应的差异.方法:应用红外线热像技术,采用不同的捻转补泻手法针刺健康人足三里后,观察其在即刻、10、20、30min,对脘腹部皮肤温度的影响.结果:不同捻转补法与泻法的操作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效应差异,其中补法可以使皮温升高,泻法可以使皮温降低,以石氏捻转补泻针法较为明显.结论:1)补泻手法,补法和泻法的操作可产生不同的效应.2)不同捻转补泻手法对皮肤温度产生的升降效应为补泻效应,其中以石氏捻转补泻手法最为明显.3)证明补泻手法实施的必要性.
推荐文章
捻转补泻手法针刺合谷穴对其局部皮肤温度的影响
针刺
捻转补泻手法
红外线热像技术
皮肤温度
健康人
合谷穴
针刺捻转补泻手法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RAS 的影响
捻转补泻手法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肾素
血管紧张素Ⅱ
提插补泻对健康人足三里穴皮肤微循环血流灌注量的影响
皮肤血流灌注量
针刺手法
提插补泻
平补平泻
足三里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捻转补泻手法针刺足三里穴对脘腹部皮肤温度的影响
来源期刊 天津中医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针刺 捻转补泻手法 红外线热像技术 皮肤温度 健康人 足三里
年,卷(期) 2002,(4) 所属期刊栏目 博士之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1-54
页数 4页 分类号 R245.3
字数 336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1519.2002.04.02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平 67 644 14.0 22.0
2 王芳 15 163 7.0 12.0
3 陈冰 27 178 7.0 13.0
4 关卫 8 153 7.0 8.0
5 诸凯 3 108 3.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3)
同被引文献  (55)
二级引证文献  (60)
198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6)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8)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2(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4(1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5(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6(1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7(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8(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9(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20(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针刺
捻转补泻手法
红外线热像技术
皮肤温度
健康人
足三里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天津中医药
月刊
1672-1519
12-1349/R
大16开
天津市南开区鞍山西道312号
6-83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3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3848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