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捻转补泻手法与具体捻转方向的关系。方法:将8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7组:空白组( A组)、模型组( B组)、留针组(C组)、右手前捻组(D组)、右手后捻组(E组)、左手前捻组(F组)、左手后捻组(G组)。采用放血加限食法制备血虚证模型。隔日针刺1次,共10次。检测大鼠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幼稚网织红细胞比率(IRF)。结果:治疗前1 d,与A组相比,其余各组RBC、Hb显著降低(P<0.01),IRF显著升高(P<0.01);治疗第7 d,各组RBC、Hb比较,B组含量最低(P<0.05),C、D、F 3组差异不明显(P>0.05),A、E、G 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前3组含量高于后3组(P<0.05),IRF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第14、21 d,各治疗组RBC、Hb、IRF组间差异均不明显(P>0.05)。结论:捻转补泻手法与左、右捻转方向无关,无论何手持针,均拇指前捻用力为“补”,拇指后捻用力为“泻”。
推荐文章
针刺捻转补泻手法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RAS 的影响
捻转补泻手法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肾素
血管紧张素Ⅱ
捻转补泻手法针刺合谷穴对其局部皮肤温度的影响
针刺
捻转补泻手法
红外线热像技术
皮肤温度
健康人
合谷穴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左右利手捻转补泻手法对血虚证模型大鼠 RBC、Hb、IRF 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世界中医药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捻转补泻手法 捻转方向 血虚证
年,卷(期) 2014,(4) 所属期刊栏目 针灸经络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82-484
页数 3页 分类号 R-332|R245.31+1
字数 294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7202.2014.04.02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清国 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 112 792 16.0 24.0
2 王朝阳 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 79 607 15.0 21.0
3 柳杨 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 7 30 3.0 5.0
4 褚亚宇 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 4 13 3.0 3.0
5 肖敏佳 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 4 13 3.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39)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26)
二级引证文献  (1)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捻转补泻手法
捻转方向
血虚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世界中医药
半月刊
1673-7202
11-5529/R
16开
北京市朝阳区小营路19号财富嘉园A座303室
80-596
200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431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3834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