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大鼠灌服99Tcm-嗜酸乳杆菌后,观察肠影像变化,测定小肠传递时间.方法:将18只大鼠随机分3组,每组6只.第一组动物灌99Tcm-嗜酸乳杆菌; 第二组动物灌99TcmO-4 1 mci;第三组动物灌99Tcm-DTPA面粉湖剂 1 mc i.灌胃后1、2、3 h,分别做平面静态显像.3.5 h,断颈处死动物,取血计算毫升数,解剖取胃、小肠、大肠和盲肠.测定每只动物血中的放射性计数.测定胃、小肠、大肠和盲肠的微居里(μci)数.结果:3组动物肠影像无明显差异.随着灌胃后时间的延长,小肠影像逐渐变大,放射性分布逐渐浓聚.小肠内放射性活度,第一组和第三组分别与第二组比放射性活度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第一组与第三组比相似, 差异无显著性(P>0.05).大肠内放射性活度,第一组和第三组分别与第二组比放射性活度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第一组与第三组比相似,差异无显著性( P>0.05).结论:运用99Tcm-乳杆菌测定小肠传递时间除具有传统方法测定所具有作用外,还由于乳杆菌在胃肠道内突出的生理作用,必将在抗生素的利用、控制肠道感染、控制血清胆固醇水平、免疫和抗肿瘤方面的研究发挥重要作用,可同时观察肠道的影像变化.
推荐文章
嗜酸乳杆菌抑制乙肝病毒E抗原的实验观察
乳杆菌,嗜酸
肝炎e抗原,乙型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抑制,化学性
体外研究
复方嗜酸乳杆菌联合PPI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临床疗效
复方嗜酸乳杆菌
PPI三联疗法
幽门螺杆菌
嗜酸乳杆菌调节NO及其氧化介质对动脉粥样硬化 模型大鼠的影响
嗜酸乳杆菌
动脉粥样硬化
动物实验
一氧化氮
转录因子RelA
嗜酸乳酸杆菌对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的最佳浓度探索及免疫学机制初探
嗜酸乳酸杆菌
菌群分析
实验性结肠炎
免疫学机制
白细胞介素23
白细胞介素17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99 Tcm-嗜酸乳杆菌行小肠传递时间测定的实验观察
来源期刊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99Tcm-嗜酸乳杆菌 小肠传递时间 测定
年,卷(期) 2002,(4)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96-198
页数 3页 分类号 R378.992
字数 229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5-376X.2002.04.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景云 佳木斯大学医学院 117 1196 19.0 28.0
2 王国军 天津医科大学附属石油医院核医学科 1 0 0.0 0.0
3 张俊权 天津医科大学附属石油医院核医学科 1 0 0.0 0.0
4 陈庆利 天津医科大学附属石油医院核医学科 1 0 0.0 0.0
5 张子刚 天津医科大学附属石油医院核医学科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7)
共引文献  (17)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99Tcm-嗜酸乳杆菌
小肠传递时间
测定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月刊
1005-376X
21-1326/R
大16开
大连市旅顺南路西段9号
8-27
198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899
总下载数(次)
1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