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定结地区位于喜马拉雅造山带中段,发育大量的低角度伸展拆离断层,这些拆离断层中部分构成了藏南拆离系的主体.它们基本上垂直于造山带走向伸展,各拆离断层特征显著,普遍发育糜棱岩,糜棱岩类型复杂,主要有硅质糜棱岩、长英质糜棱岩、花岗质糜棱岩.在研究区的北部,拆离断层呈环状产出,构成变质核杂岩三层结构中的中间层,规模一般较大;同时拆离断层使变质核杂岩体盖层中的部分地层拆离减薄;在研究区南部拆离断层呈线状延伸很远,总体上平行造山带延伸,构成了藏南拆离系重要组成部分.部分拆离断层同韧性剪切带平行产出,形成拆离剪切的脆韧性体系.
推荐文章
喜马拉雅造山带中段麻粒岩构造侵位过程中变质变形演化
变质变形
麻粒岩
构造侵位
造山带
喜马拉雅
喜马拉雅造山带地震活动及其相关地质灾害
喜马拉雅造山带
地震活动
构造意义
地质灾害
喜马拉雅造山带造山模式探讨
喜马拉雅造山带
构造反转
渠道流
汇聚速率
多阶段造山作用
基于GPS资料研究喜马拉雅构造带中段地壳形变特征
尼泊尔地震
喜马拉雅构造带
GPS
BERNESE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喜马拉雅造山带中段定结地区拆离断层
来源期刊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拆离断层 伸展构造 定结地区 喜马拉雅造山带
年,卷(期) 2003,(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7-42
页数 6页 分类号 P541|P542
字数 577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1552.2003.01.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德威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79 1221 21.0 32.0
2 刘德民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35 388 12.0 1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54)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39)
二级引证文献  (78)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7(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8(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09(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0(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1(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2(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3(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4(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5(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6(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7(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8(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9(1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20(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拆离断层
伸展构造
定结地区
喜马拉雅造山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双月刊
1001-1552
44-1595/P
16开
广州市天河区五山科华街511号
82-297
197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701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2848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