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使用XRD、EPMA和SEM等研究了SiC/Fe界面固相反应产物的相组成、反应区的显微结构以及反应区中反应物原子的浓度分布.SiC/Fe界面固相反应形成Fe3Si、Fe(Si)和石墨态C沉积物,Fe3Si的形成为该反应提供了足够的热力学驱动力.1100℃×3h热处理后,反应区由调整的C沉积物区/均匀的C沉积物区/无C沉积物区(从SiC侧至Fe侧)构成.建立SiC/Fe界面固相反应模型以解释SiC/Fe界面固相反应的微观机理.在SiC/Fe界面固相反应过程中,SiC分解是不连续的,从而在SiC界面前沿形成调整的C沉积物区独特结构.
推荐文章
固相反应合成磷酸硼工艺研究
磷酸硼
固相反应
生产工艺
低温固相反应合成锡酸锌
低温固相反应
锡酸锌
氯化锡
硝酸锌
多相反应体系的微界面强化简述
微界面
多相反应
气液反应器
微尺度
反应强化
构效调控
低温固相反应合成碳酸锶纳米粉体
低温固相反应
碳酸锶
纳米粉体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SiC/Fe界面固相反应模型
来源期刊 无机材料学报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固相反应 SiC分解 固态扩散
年,卷(期) 2003,(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85-891
页数 7页 分类号 O643
字数 378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324X.2003.04.02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金志浩 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325 5024 34.0 51.0
2 郑治祥 合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57 2008 24.0 36.0
3 汤文明 合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04 841 16.0 23.0
4 丁厚福 合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91 1038 18.0 26.0
5 汤涛 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2 162 4.0 1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0)
同被引文献  (31)
二级引证文献  (90)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7(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
2008(10)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9(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0(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1(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2(1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3(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4(12)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5(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6(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7(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8(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9(1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20(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固相反应
SiC分解
固态扩散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无机材料学报
月刊
1000-324X
31-1363/TQ
16开
上海市定西路1295号
4-504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760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6168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