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应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法(NONMEM),估算癫(间)患者苯妥英群体药物动力学参数,考察各因素对最大消除速率常数Vm(mg·d-1)及米氏常数Km(mg·L-1)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搜集56例门诊及住院癫(间)患者服用苯妥英钠日剂量和血药浓度数据96对,并运行SAS程序进行计算.结果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合并用药等对药物动力学参数均无显著性影响,Vm=(522.40±10.25)mg·d-1(513.14~630.63 mg·d-1),Km=(11.05±9.62)mg·L-1(1.90~34.83 mg·L-1).血药浓度预测值与实测值相关性良好.结论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法估算癫(间)患者苯妥英群体药物动力学参数方法可靠,值得推广.
推荐文章
亚音速壁板弱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响应预测
亚音速壁板
Volterra级数
响应预测
弱非线性
VanDerPol-Dufffing方程
Bayesian法估算丙戊酸动力学参数
丙戊酸
癫癎
Bayesian法
群体药动学
荧光偏振免疫法
血药浓度
渤海赤潮藻类生态动力学模型的非线性动力学研究
赤潮
非线性动力学
稳定性
分岔
混沌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法估算癫(间)患者苯妥英群体药物动力学参数
来源期刊 中南药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 癫(间) 苯妥英 群体药物动力学
年,卷(期) 2003,(3) 所属期刊栏目 合理用药与临床药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5-177
页数 3页 分类号 R971+.6
字数 283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2981.2003.03.02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任斌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 120 521 11.0 15.0
2 洪晓丹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 33 174 8.0 11.0
3 钱文璟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药剂科 32 146 7.0 10.0
4 唐蕾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 57 414 9.0 1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
癫(间)
苯妥英
群体药物动力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南药学
月刊
1672-2981
43-1408/R
大16开
长沙市人民中路139号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内
42-290
200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28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26184
论文1v1指导